老舍先生的"龙须沟”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重要一篇,讲述一条臭气熏天的污水沟在新中国建立前后给周围老百姓带来的不同影响。我向来不喜欢这种“命题”文章,但是学习这篇作文时候却兴味盎然,因为我小时候的家旁边也有这样一条臭水沟,没有悲欢,只有记忆而已。
说旁边,真的是旁边,推开我家小院的木头门,右侧便是。水沟并不深,往往是干的,里面各种垃圾、破酒瓶、石头,不拘一格,在雨水多的时候,会有湍急的浑浊水流过。我因此猜测这水沟也许通向山里或者其他河道。水沟有大约半米宽,到底多长我不知道,总之让我家与对面邻居有了两岸人民遥相望的感觉。我是家里头发蓬乱、到处乱跑的孩子,然而我从来没有掉进这跳臭水沟;姐姐是家里那个衣衫整洁、讨人喜欢的孩子,但她也是家里唯一失足跳进去的人。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厨房的妈妈坐在矮凳上用洗衣板搓洗一大盆衣服(那是她每个周末必须完成的劳动),我蹲在边上与妈妈说笑。我记忆里,这是不常见的事情。我小时候多少有些怕妈妈,不是恐惧的怕,而是一种避险式的怕,因为我总是调皮捣蛋,被妈妈训斥。但是那一天,我蹲在妈妈旁边,真的是热烈地聊着什么,笑得非常大声。对着院子的房门开着,小院子的门也开着,姐姐在院门外的自行车上玩。自行车是父亲的交通工具,那辆自行车后轮有一个近于三角的架子,车子不用的时候可以垂直立在地面上,而不是歪向一侧。这个设计非常奇妙,因为车子停下时候,即使不会骑车的孩子也可以骑在上面蹬着玩儿。无形之中就兼具了玩具的功能,在那个物资困乏的年代,是多么有人情味儿的设计。
妈妈一直低头洗着那一大盆衣服,我对着妈妈起劲地说着什么,我的眼角瞟见姐姐在自行车上骑的也很起劲儿。姐姐的头逐渐向前倾去,后背有轻微起伏,两腿越骑越快,渐有疯狂之势。平日文静的姐姐,配上这个背影,非常滑稽。我记得我的心升腾起暖暖的热流,妈妈也被我的愉快感染了,时不时带着笑容回应我几句。搓衣板声、我的笑语、院子里的暖阳,院外姐姐狂热的背影,一切仿佛一副和谐的剪影画,在我童年记忆的画廊里鲜见、鲜明。
不过,美好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戛然而止,前一秒还在狂热蹬车的姐姐,在后一秒就消失在我的视野。紧接着一阵嘈杂叫喊:“艾玛呀!” “老#家老大掉进去啦!快来人啊!”
妈妈扔下手里的衣服,闻声跑出去,我们跑到水沟边上时,几个大人已经跳下去扶起姐姐,吵闹声,哭生,惊讶声。。。。我不记得姐姐当时的反应,也不记得她伤得怎么样。当时的我和今日的我依然陶醉在脑海里姐姐前一秒疯狂骑行与后一秒消失不见的对比,多么戏剧化。戏剧之所以称为艺术,缘于转折与冲突,而艺术之所以动人,缘于其引起了人的共鸣共情。姐姐从小就是我们的“生活艺术家”!写到这里,我记得那段著名的鸡汤“感谢所有的苦难”,格外滑稽,也格外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