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65岁时曾说过一段话:“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有绪。唯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新定,不欲劳民。且废兴有数,只得听天。”这是朱元璋在祭天时说的掏心窝子的话,其中提到皇宫建造的不怎么样,前面高后面低,地势很不对称。接着把皇宫的不好归因于建都的地方,他想要迁都,但因岁数大了,精力跟不上,天下又刚刚太平,不忍心再让百姓受苦。
从这段内心独白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定都南京并不满意,对皇宫更是一肚子的遗憾。朱元璋为何会有这种想法?这里有四个谜团:
A、600年前大明帝国开国时所建的“新宫”地址竟然位于南京城里的一片低洼地,汪汪的燕雀湖中。这在中国历代皇都皇宫的选址和建造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很有主见的朱元璋却接受了,这是为什么?
B、明皇宫的选址偏于整个南京城垣的东部。这与中国古代宫城的位置选择有很大相悖之处。自从周成王取“天下之中”营建皇宫后,这几乎称为古代帝王建都思想的定制,而刘伯温却建议朱元璋建都于南京城东隅,这又是为什么?
C、南京城突破了古代都城采取方形规则,而是因地制宜,根据地理形势和防守需要筑城,使全城呈南北狭长、东西略窄的不规则形状。自古以来,几乎所以皇城都是四方形的,而偏偏南京明故宫的皇城却是不规则形,甚至有人说这皇城是根据朱元璋自己的鞋拔子脸设计的,真是这样吗?
D、从朱元璋一生作风和作派来看,新建宫城、皇城规模很大,气势恢宏,这似乎也与朱元璋节俭的宗旨有些矛盾,那又是为什么?
都是迷信惹的祸
其实,前三个谜团主要是在讲位置和形状,明代南京皇宫的建造别出心裁,这种奇特看似费解,其实都是由于朱元璋迷信。
朱元璋为了占尽所谓的“龙气”,通过堪舆占卜而特地将新皇宫选定在紫金山南面所谓龙头的地方——燕雀湖。
诸葛亮说南京是虎踞龙盘之地,“虎踞”就是南京城里的三山,像一只蹲着的老虎,“龙盘”就是指钟山像一条巨龙盘桓在南京城的东南,旧时的燕雀湖就是所谓的龙头所在,附近的富贵山就是所谓的龙尾。太平门附近有一个地方叫“龙膊子”,也就是龙的胳膊,处于富贵山和钟山之间的山凹处。
为了保住龙膊子一带的龙气,朱元璋不惜以南京城池的安全为代价。在建造南京城时,整个南京城外围都挖了城壕沟或利用了原有的湖泊,但疏忽了一段,就是龙膊子一带没有加挖城壕,为什么?因为朱元璋怕会挖断龙膊子的龙气。这就留下了安全隐患,因迁都,这个隐患在明朝没有暴露,但后来太平天国运动时,清军就是从这一处软肋打进南京的,直接打到了天京。
所以说,朱元璋为了占尽金陵的皇气,不惜将皇宫建在了南京城南一隅的湖泊上,至于违不违背历来的皇宫建设规制与原则,那就无足轻重了。
再补充一下,因朱元璋受苦不少,很节俭,在城防建设中,对于那些自然屏障,他能用则用,节省开支,如此下来,就使得明皇城成为不规则形状,但说跟朱元璋的脸型相似是没有依据的。
节俭要以稳固为前提
由于出身贫贱,朱元璋从小就养成了节俭的作风,然而对于南京的建设,他却花了一大笔的财力、物力,倾力打造气势非凡的豪华城池和皇宫,这又是为什么?
这跟朱元璋建造皇宫的另一个原则有关——稳固,也就是说稳固才是朱元璋建造皇城的第一原则。为了稳固大一统天下之中心,就必然会将稳固放在明皇宫于都城建设的首位。只有在牢牢稳固的前提下,才能贯彻节俭的宗旨。
从叫花子、和尚到大明天子,打下江山不易,守住天下更要紧。这一点朱元璋可能比历史上其他出身的皇帝更有切身的感受。所以在立国、治国的过程中,他特别注重大明帝国的长治久安。而要长治久安,就得让皇城与皇宫固若金汤。
为了稳固的目的,朱元璋主要以四步来修建南京:
A在南京的中华路王府园一带,利用南唐旧城,在江宁府城东面加上一个方形皇城,然后在外围修葺城墙,加固城池。
B修筑后湖城,构成今天玄武湖南岸的台城。当年修的后湖城有443丈,后湖成了大明都城的护城湖,南京城的不规则更加凸显。
C在南京城东填掉了浩瀚的燕雀湖,盖起新的明皇宫,南京城发展到了东边的紫金山一带。
D修筑高大的城墙,将南京城周边的自然制高点渐次收入南京城的范围内。
综合上面的内容,可以这样来概述南京城:明皇宫建在湖中;明故宫偏城东;都城不规则形;稳固而又简朴。这就是朱元璋修的明故宫和南京城的四大谜团,或者说是它们的四大奇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