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他以第三者的角度跟我们娓娓道来一个传奇画家查尔斯.斯克里克兰的故事,读完之后,内心依旧激动澎湃、震惊不已,不禁感叹这世上怎会有人如此活法?40岁之前过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40岁之后却波澜壮阔、汹涌澎湃。是什么让他转变得如此迅速彻底?
1,故事大意主人公斯克里克兰40岁时,毅然放弃稳定体面的工作,抛妻弃子,独自去异乡过艰苦简陋的画家生活就是为了追寻儿时的理想。在作者一再说服他回家跟妻子重归家庭生活时,他饱含激情地回答:“我告诉你,我得画画。我身不由己。人掉进水里时,他水性怎样,是好是差,都无关紧要:他只能是扑腾出去,不然就会淹死。”
画画于他而言,就是那一池深水,而他正掉在深水里,不去画画,他就会溺死。因此无论作画水平好坏,他迫切要做的就是去画,任何阻挡他画画的都被无情地藐视。他以后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证明了他的这个决心。于他而言,死是不用惧怕的,衣食住行是一切从简的,工作是要经常更换的(想离开就离开,毫不犹豫),妻子儿女是毫不关心的(已经养了他们17年,缘分已尽),爱情是微不足道的(甚至为了他而自杀死掉),性欲是束缚精神的(影响画画呢!)。说这个人从40岁离家出走那天开始的这一辈子就是为画画而存在的,一点都不为过。他心中只有天空中那一轮明亮皎洁的“月亮”,牵扯到“六便士”的各种或一地鸡毛或繁花似锦的生活和社交,统统是累赘,唯恐避之而不及。他的最大利器就是在别人对他说厌恶他或是憎恨他亦或是夸奖他时,他都回复以:“我不在乎你的看法!”马上让评论人无言以对。看得出他对画画的疯狂与偏执的感情。
可是,他40岁之前可不是这样的,他也曾经是在乎别人的看法的。你瞧,说道他小时候想做画家,可是他父亲不同意。于是他将这个愿望小心翼翼地包起来藏在心底。他有了看似美满的婚姻和家庭,妻子贤良淑德,儿女承欢膝下,工作体面安稳,他大可以就这样平平静静地度过余生,等儿女长大了,结婚了,生子了,还抱抱孙子,颐养天年。我们现代多少人,不说别人,这绝对是我亲妈心底里认为的最理想的生活状态了,就这样的平平淡淡、安安全全地度过了此生多好!可是,他不,他40岁了,他要为自己而活了,内心画画的火着起来了,他不管不顾一切了,像只飞蛾一样朝着那一团烈火扑了过去。
这40岁就是一个分水岭啊!40岁之后显然他开始焦虑了,他不讲究生活质量,他也不惧怕死,甚至到最后生了麻风病,他还是一直平静地面对现实,不挣扎不反抗不抱怨不责骂,反而像是随时等待着死亡的到来。他被这个年龄追着跑,他觉得他余下的生活里容不得其他的东西了,要对画画全力以赴了。
2,我想到自己的高中生活。从高二开始的两年时间里,我认定高中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啊,什么跑步篮球乒乓都是浪费时间好吗,什么朋友姐妹情谊都是浪费感情好吗,什么唱歌舞蹈文艺都是没有用的好吗?我不讲究吃喝,觉得能填饱肚子就行;我不讲究穿着,觉得能遮体保暖就行;我不讲究友谊,觉得浪费时间精力;我厌恶锻炼,觉得消耗太多体力。我似乎就是为了高考而生的!!!可实际上呢,我因为不讲究吃喝,营养跟不上,脑子发昏;我缺乏锻炼,体质太差容易愤怒;我不讲究穿着,到现在审美还是一塌糊涂;我不讲究友谊,在应该最纯真美好的读书生活里,却被我活成了遗世独立。
或许是因为我不热爱高考,而男主热爱画画导致的结果不同。我只上了一个三本,而男主成了世界上后印象派的三杰之一,大名至今如雷贯耳。可相同的是我们都焦虑了。男主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不容许一个人以画画为生,他知道自己是得不到赞同和鼓励的,因此他给自己穿上的铠甲就是自私和冷漠无情;而且他已经年过40,在那时代,相当于一只脚迈进坟墓的人了,自然焦虑躁动。可是,我又焦虑个什么劲儿呢?
其实,我曾经的焦虑不就是现代生活中的小小投射吗?纵观我们周围的人,各种成功学、速成班、速成法数不胜数,小孩子各种兴趣班报了一个又一个,我们每日匆匆,忙得很。可是却极少有人会停下脚步,仔细思考生命的意义,活着的意义。我们有些人是否在岁月中渐渐地迷失了自己?只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地追名逐利起来了?
往往有些人也会想起儿时的梦想或理想,只是基本上会以年龄、家庭、孩子等因素让自己只存在于脑中想象,裹足不前。其实,我想说我们现在处的这个时代,已经是最好的时代了,具有越来越大的包容性了,只要你不是懒到不成样,养活自己是没有问题的;换句话说,你就是去做你内心深处最想做的事也是能够生存的,从底层做起,从艰苦做起,敢去大胆想象并付诸行动。另外一方面,经济水平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的进步,也延长了人们的寿命,因此降低了我们试错的风险。这条路走不通,咱换一条试试,咱虽然起步晚,可是咱多活十年、二十年的不就赚回来了吗?因此我觉得只要肯开始,任何时候都不晚啊!均衡饮食,合理锻炼,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保持学习力,四十岁,一样可以慢慢来的啊!
无戒写作训练营三期第1天,学号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