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段时间,一档名叫《少年说》的综艺火了。
节目第一期让孩子们站在天台上,大声地喊出自己内心的话。
其中一个女孩哭着大声控诉自己的妈妈:
“你能不能别总是拿我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你为什么不看一下?”
结果她的妈妈解释说:“你的性格需要打击,要不你会飘。”
当女孩一边抹眼泪一边表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打击的时候。
妈妈仍旧坚持自己的想法,说道:
“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拍一下你;而你很弱的时候,我要推你一把。”
这位妈妈的言下之意是:你不能夸,一夸就容易骄傲。我的打击,是鞭笞,为你提供前进的动力。
女儿最终哭着下台。
而这段对话也火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许多网友表示:
仿佛在这个女孩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02)
有个女读者,从小便是在父母的打击下长大的。
小时候臭美,喜欢买发卡头绳,父母怕她过度关注外表影响成绩,就每天说:“只知道整这些没用的,长得不好看,再怎么打扮也不好看。”
她一直都有些内向,父母不鼓励她,却整天拿别人家的孩子与她比较:“你看看别人家小孩,口才多好,你呢,连句话都说不好,上不了台面。”
随时随地的打击造成了她对自己的极度不自信,觉得自己配不上任何好的东西。
成年后,遇到好的异性追求,她觉得自己配不上,得到他人的赏识,也觉得自己配不上。
最后按照自我认知,找了一份配得上的工作,却从不敢过分表现,嫁了一个配得上的人,不到两年,就离婚了。
离婚后,父母接着打击:
“你现在是个离婚女人,又没有好工作,眼光放低点,有人要就赶紧嫁出去。”
她说,她觉得这辈子已经完了,话里颇有些自生自灭的意味。
有人说,这些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他们一边用言语打击孩子,一边却又懊恼为什么孩子不争气。
在他们眼里,孩子所有的不争气都是因为自己没用,跟父母没有半点关系。
殊不知,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孩子产生问题,父母永远难辞其咎。
他们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却每句话都在把孩子往不好的路上逼。
03)
沈阳心理研究所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
他们研究了众多青少年犯罪者,发现童年的精神虐待是导致他们走上歪路的一个重要因素。
众多青少年犯罪者,他们的童年几乎都在父母的打击中度过。
“猪脑子”、“废物”、“怎么不去死”、“就知道吃”、“丢人”、“是人都比你强”......
父母很多时候都意识不到,自己随口说出的话,会变成刀子,变成枪,深深扎在孩子的心上。
一位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听到过母亲的夸奖。”
还有一位受访者说:“12岁的时候,俺爸俺妈就分开了,我妈每天骂我。”
他们在父母的否定中变得自卑、自我厌恶,自我否定,当这些负面情绪积累且无法排解时,他们就将这些伤人的话变成一把把刀枪。
中央综治办和中国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对1000多名普通未成年人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家里被“经常打骂”的孩子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
这些性格特点一旦形成,便会影响孩子一生:
自卑的孩子,害怕表现自己;
冷酷的孩子,常常与孤单为伍;
暴躁的孩子,则十分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那些一句句看似轻巧的话语,却一点点摧毁了孩子的一生。
然而更可怕的是,极其多的父母根本认识不到问题,或者像文首的父母一样,拒绝面对问题。
04)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消息,“常春藤女博士因为母亲一句话跳楼自杀”。
这位女博士的母亲是一名艺术家,事业有成。
有次去美国看望女儿,不知怎么就指责起来。
女儿:“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
母亲:“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
女儿一听,转身就跳下了阳台。
最后,没有救回来,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
据旁人描述,这位母亲在旁人面前十分以自己的女儿为骄傲,但面对女儿,却极少称赞与表扬。
这种长年累月的打击累积起来,最终导致了这个悲剧。
这是一种怎样的绝望与无助啊,让她不惜把家人朋友、大好前途、明亮人生都抛诸脑后,只想用这样决绝的方式去逃离。
父母似乎总是理所当然地觉得,我打击孩子,他们心里就会憋住一股劲儿,会更用心奋发向上。
他们忽略的是,孩子其实很脆弱,尤其是在父母面前。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提出: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所以经常遭受父母打击的人,常常容易自卑,并且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严重时还会患上心理疾病,导致许多极端行为。”
2016年,深圳一个16岁花季少女因为不堪父母的责骂,服毒自杀。
此前,她就有过多次自杀意图,在网上搜索过安乐死,还买过一把刀。
2016年,一名17岁的少年在qq空间留下遗书后,自杀。
遗书里痛批父母:
考到年级73名,妈妈会说:“才73名”。
满分100分,考到98分都会遭到父亲的打骂。
得知孩子自杀的消息后,父母伤心不已,失声痛哭,可孩子却永远回不来了。
这些孩子,他们本应享受着人生最肆意灿烂的年华,却因为父母的打击,被失望与沮丧环绕,陷入泥沼,不能自拔。
他们的父母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一句话,会成为杀死孩子的元凶。
而就算父母想要改变,想要对孩子说一句你很棒,也永远没有机会了。
05)
古语云:“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陌生人的一句辱骂都能让人心情不爽很久,更何况是最亲最爱的家人呢?
家从来都应该是温柔的港湾,是遭受过大风大浪之后能让人短暂休憩的地方,而不是给与大风大浪的地方。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打击教育,打击就是打击,披上了教育的外衣,也不能掩盖它吃人的本质。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用正面的方式去帮助孩子成长,去认识并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育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翁格玛丽效应”。
说的是有个名叫“翁格玛丽”的女孩,本来长得不是很美。
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都给她信心,从旁鼓励,每个人都对她说:“你真美。”
由此,女孩有了信心,每天照镜子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很漂亮,也在心里对自己说:“其实,你很漂亮。”
渐渐地,女孩真的越来越漂亮。
你看,语言这东西,即使伤人如利剑,但用来表达鼓励与爱意时,也十分有力。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说过,一想到人类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能为人父母,真是太可怕的事。
是啊,为人父母不用“持证上岗”,确实让人有些害怕。
但好的父母,永远不会停止学习。如果想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不妨去伟东云学堂听听知名育儿专家郑玉巧老师的课程,从专业角度分析应该如何育儿,培养孩子优秀品格。此外伟东云学堂还有各种免费的课程教导家长在孩子出现各种病情时该如何处理照顾,推荐的家长们可以去看看。
好好说话这一课,希望所有父母都能谨记。
e=$("�ӿ��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