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坚决主张,无论什么词汇,一概废除……
—— 《格列佛游记·飞岛国》
我的家乡,那个小镇,叫做云烟镇。显然,镇上住着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也就是我常说的那位哑剧表演艺术家了。不久前我去拜访过他。事实上由于我们之间存在的某种亲缘关系,我甚至在他家中住了两天。也正是这两天使我得到了下面的文字——姑且让我称之为对艺术家的缅怀吧。我对他无以为敬,所做的只能是在下文中不做任何语言描写——或许,我们可以从中瞥见艺术家的一些表演吧。
花上十二块钱和一个钟头,我就从县城到了镇上。我一早出发,下车时小镇上的太阳还没上山。镇上只有一条大街,它在街区东头向南拐出一道弯。汽车出了这弯就停下来,车门正对着艺术家家的房子。车子开过,我发现艺术家的家人们已经迎在门口了。他们打大老远就热情地招呼我,但惭愧的是由于彼此间亲缘关系过于错综复杂,我并不能准确地称呼他们之中任何一个。我只得笑嘻嘻地踱进屋去。之后大家就我展开了种种动情回忆,这些东西我都不记得呢!不过我注意的却是,其间哑剧表演艺术家一直没有出现。
将近午饭,屋门忽地开了,同时走进个汉子。一般地,这情景该是小说里主人公出场的桥段描写,紧接着就该是肖像,或者外貌描写了。不过我不得不说接下来,我可真就打量起这汉子了:寸头、浓眉、厚大的嘴唇,衬衣不打扣子,长裤挽到膝盖。毫无疑问,他还真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那位哑剧表演大师。不过,这一点是我不久之后发现的。
汉子一进门就瞧见了我。从逻辑上讲,他应该一愣,做思索状,继而惊喜万分,过来和我拥抱寒暄。实际上他也这么做了,只是接下来就令人费解了:他伸出右掌,端平,提于腰际;再低下头,紧接着双手捏起衣角,偶或瞟我两眼。我蒙着呢,大师的母亲扑哧笑了,忙打发我们去吃饭。事后我明白,他的意识是:上次见到我的时候我个头还不及他的腰呢,那时的我害羞,不爱讲话。我明白了,这是艺术家在表演呢!而在接下来的那个下午,我又确定了这一点。
那个下午,艺术家的母亲和我聊了起来。他告诉我这孩子打小就是这样喜爱哑剧表演。小时候模仿哥哥捣蛋、大伯伯抽水烟袋,以及他爹揍他哥哥的样子,结果被他哥哥揍了。但这也是对他表演的肯定吧,老母亲继续讲述,上学后孩子仍旧热衷于此,沉迷表演而对老师的提问置若罔闻——自然也就给开除了。此后生活闲适许多,那孩子就为家里放牛放羊,并向它们学习起来。这时老母亲激动地表示,儿子最拿手的就是表演水牛甩尾巴了。她确信我们一定无法分辨哪头是牛,哪个是她儿子。然而大师的妻子似乎对此并不买账,许是艺术理念上的分歧,她总对丈夫精心准备的表演不以为然,甚至是反对!进而拿老母亲的小孙子,也就是自己的儿子出气。无奈大师表演欲太强,每每瞧见自己儿子可怜的模样,就忍不住模仿起其中的精髓。那表演对人物性格把握的太到位,以至老婆真就把丈夫当成了儿子,一并拿来出气。到了现在,老母亲认真地表示,儿子的表演事业已经和他的生活密不可分了,一丝也不能——他会表演他所看到的,他所想的一切情形,无时无刻不是如此!镇子上的人们对于他的大部分表演都如数家珍,老母亲此时泛起了笑容,他计算着,孩子今年不到三十六,孩子的孩子不到六岁:毕竟年轻的可以称为艺术家的人还是很少的。此后,老母亲又给我讲述了艺术家的很多表演,那都是很精妙的哑剧,艺术家根本不用说一个字儿。事实上艺术家在表演的时候从不说一个字。
当然,这也就是我花了好几个下午从艺术家母亲那儿听到的全部内容了。我自以为这就是这位哑剧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了。可是,我们将从后文中看到,大师的表演远非如此
在连绵的大雨终于结束之后,热情的母亲也向客人讲述完了自己儿子的一切。我也终于等到了哑剧表演艺术家本人的邀请——我欣然前往河边,去看大师最新的表演。
我们穿过马路,往前不消几步就到了河边,河水此时浑浊汹涌。艺术家转身朝我一喝,扭头去,下巴朝河道一昂,继而屈膝做个自由泳入水动作。我马上明白这是邀我下河游泳呢!于是拼命摇头。他笑了,伸出小拇指摇上两下,一屁股在河边沙地上坐下了。我松一口气,心想这该是要表演了吧。
我也坐下来,再看艺术家时他已伸直两臂,张开双手,舒张起每根手指。我尽管猜得出这是表演前舒活筋骨,但依旧很疑惑。渐渐地,大师的手指似乎很有规则地动作起来:他从左手开始,先转动发自手掌的每个指关节,让每根手指直直地朝着不同方向;紧接着活动第二指关节,这样每根手指就有了不同的弯曲;再下来是指尖关节——天啊,这时候五根手指已经眼花缭乱了!它们分明在空间中构成了一个客观存在的符号。这符号?我似乎有些熟悉:正如此前艺术家伸出小拇指,意即对我的小看;右掌提在腰际,则是表意我的个头……可眼前这五根手指,它们也是要传递某种信息么?我正极力思索,不料眼前景象又变了:艺术家继续操纵手指,只用三个指关节,却很迅捷、熟练。他每换一个动作就停下来一秒好让我看清,于是我的视网膜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符号,熟悉、明晰。让我想想:哑剧表演?手语?表意符号?这时,大师的右手也做出了同样的动作。我的大脑已经无法分析这从未见过的景象了!我闭上眼:伸出小拇指表示小看,竖中指是鄙视,大拇指表意赞美……等等!我似乎明白了一点儿:一个动作可以定义一个意项,那么一组动作就是一个意群,不断变换动作就能输出信息啰!对,就是这样,我大叫起来。再看艺术家的动作,我动用全副脑神经,将经验信息转换为动作行为,再同视觉信号匹配——我看见了!艺术家现在的动作翻译成文字就是:就是这样。
我大为兴奋,彻底惊诧于他的表演,并试着照此原则同艺术家交流起来。我很自然地疑惑他为何要用这样一种“语言”(我们将从下文看到这绝对不是一种我们意义上的语言,事实上,我们的现有语言中没有一个词语可以描述它),于是艺术家说——不,我只能称之为“表示”而不是“说”。于是艺术家表示(以下是我根据艺术家教给我的规则进行的文字直译):
为什么?因为我对现行语言大为失望!这时他长舒了一口气,继续用两支手指为我解释:你知道的,人类的声带进化得不够完善,它只能发出少数几个因素,国际音标可不就只三十八个?我纠正道是四十八个。他调侃着:我英语学得不好,——你数学怎么样?我说初等数学还行。他表示没问题,因为这就够了。他让我计算,使用四十八个基本音素,在一个表意单位不超过十个音素的前提下,到底能得到多少个意项。我排列组合一番,立马自信地告诉他,结果是四十八的十次方!艺术家扑哧笑了,他质问我,这到底是多少,你的语言能把它直观描述出来吗?我尝试了各种数学表示,不过说真的,我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只不过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艺术家继续追问,这么多够吗?这么丁点儿东西就能表意所有的物质、空间、能量、场、信息、意识、时间?我坦言不能,可是——
你要说,艺术家打断我的话,表示道,你要说一词多义?你要说我们有修辞:借代、转注……?是的,一个英语单词是可以有七八个狗屁(艺术家原意如此)意思。可问题就在这儿呢!所谓的一词多义,所谓的修辞,让我们有了可乘之机。我们轻而易举就掌握了这其中的技巧,我们动动舌头和嘴唇就可以妙口生花了。我们拿我们的这种语言互相掩饰真实以体现各自语言艺术的高超。我们绞尽脑汁才搞出的一套所谓修辞的东西,终于找到了广阔的语境:排比,用来歌颂吧;比喻,做广告再好不过;夸张,做新闻可离不了它;至于隐喻嘛,哎,隐喻只能拿来写小说了——我最讨厌隐喻的小说了,为什么不能口无遮拦呢?!
我对此相当惭愧,可我不禁反问,您的“语言”又当如何?
艺术家笑起来,他回应到:看,仅考虑一根手指,他有个关节,每个关节有效活动范围能有九十度球面角。以一度角为最小辨识度,你算算一根手指在三维空间中能有多少种动作状态?别急,我们有十根手指,再加上腕关节和肘关节。噢,别忘了,面部肌肉有四十四块,每块包含两种活动状态,还有……用你的排列组合算算吧,这里可以表示多少个意项。我真就在沙地上算起来了。不过艺术家打断了我:你的初等数学算不出来的,是这么多。他立刻用双手加上面部表情为我表示了这个数。我很惊讶,此前我从未直观地感受过这么大的数!很抱歉我无法用我的初等数学描绘它,他是那样大,大到可以包含全体实数,可以包含目前我们所知的一切物质、空间、能量、场、信息、意识、时间……可它仍是有限的,艺术家站起身,边走边继续表示,这样,表达就可以变得精确了,交流就可以直白到不必用修辞了。因为表意单位和意项是唯一对应的,扯淡也就没了乐趣了……
打那天从河边回来后,我对哑剧表演艺术家更加肃然起敬了。此后几天,他还是一言不发,老婆依旧骂他和儿子,街坊们继续津津乐道着那个水牛摇尾巴的表演。而我,则开始吃力地学着他的“语言”。
临行前,我自大地以为学有所成,于是我告诉艺术家我将用他那种“语言”写一个短篇。出乎意料地,他很支持,不过他希望我不要用隐喻,不要模仿那个叫博尔赫斯的家伙。我认真想了想,然后用他的“语言”告诉他——好吧!
从小镇回来后,我就着手完成那个题为“哑剧表演艺术家”的短篇了。几经搁置,终于完成。无奈艺术家的这种语言让人难以接受,大家也没什么反应。只有一个朋友问我艺术家是不是哑巴,我用艺术家的话回答说,卓别麟不怎么爱说话;还有……再后来,我把《哑剧表演艺术家》以及它的境遇一并寄给了哑剧表演艺术家,他笑了笑,回答我:
——说了让你别用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