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变现的时代已经来了!
2015年3月,果壳网推出国内知识技能共享平台“在行”。通过在行,用户可以约见不同领域的行家,与他们进行一对一见面约谈,提供答疑解惑、出谋划策、定制服务等。目前在行平台上有超过8000名各领域的行家。
2016年5月,分答上线。自上线后众多明星大咖及健康领域、理财领域、职场领域等名人答主在分答付费语音平台回答各类问题。
上线仅四十二天,超过1000万授权用户,付费用户超过100万,33万人开通了答主页面,产生了50万条语音问答,交易总金额超过1800万,复购率达到43%。分答每日付款笔数超过19万次。
2016年6月,罗辑思维团队的得到APP上线了。得到APP包含有独家订阅专栏、有料音频、干货电子书等多项内容。目前已经上线15个专栏,每个专栏的订阅价为199元/年,单个专栏订阅人数最多的达到86000+。
2016年6月,马东与《奇葩说》明星辩手们一同打造的付费音频课程《好好说话》在喜马拉雅FM正式上线。全年订阅价198元,上线24小时销售额破500万,目前该产品在喜马拉雅FM上的播放总量已达1900万+。
由此可见,知识已经进入了体面变现的阶段。人们开始愿意为极具价值的优质内容付费。
在这轮热潮之下,是顺应热潮迎头赶上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还是隔岸观火,只做一名旁观者?你的心中是否已经有了答案了?
如果你想去试试,那么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是:
什么样的知识才是真正有价值且值得去购买的?
如何构建知识体系,将所学的知识内化、输出并实现知识变现?
知识变现有哪些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卖什么?怎么卖?在哪里卖?
一、什么样的知识才是真正有价值且值得去购买的?(卖什么?)
认知心理学家对贮存在人脑中的各种知识进行了一种最基本的区分。将它们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简单来说,这个知识赋予我们做事情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比如:什么是知识变现?
这个是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内容。这个问题的答案通过多种渠道均可轻易获得。
比如:如何将你的知识变现?知识变现的方法?
这个是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经验。这些经验往往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行动、试错后积累出来的。
二、如何构建知识体系,将所学的知识内化、输出并实现知识变现?(怎么卖?)
1、通过阅读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
知识本身非体系化。知识多而杂,并且日益增长。一些无用的、过时的、错误的信息甚至会干扰我们的视线。
同时,知识还有更新快的特点,所以需要保持持续更新知识的态度和方式,不断更正和优化自己的思路,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知识输出者。而阅读是一个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的非常好的方法。
基于知识输出的方向来确定吸收的知识的方向。比如要输出的内容是“时间管理”,那么根据“时间管理”这个主题来进行大量的阅读。
在大量的阅读的过程中,把吸收、筛选后的知识和信息进行记录和储存,之后再进行整理、深入研究、不断优化已有的知识体系。
再通过分享来提前验证自己的知识,比如开设一些免费的课程或写些文章,与外部产生联系、交流,并且及时发现问题,规避问题,获得进步与成长。
也就是说,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把无序的信息转化为有序的知识,让我们从中归纳、梳理、总结,并且有意识地强化记忆,输出有质量的内容。
千万不要质疑阅读的目的,表面看起来阅读似乎不能马上变现。但是不要忘记了很多事情的成效最后都绕不过的是积累。
秋叶老师在《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这本书中说:反复读几本相对结构化、系统化的关于某一领域和业务的入门经典书,反复读,读透了,就打下今天做事的方法论底子了。如果在一个领域有一些积累的话,用这样的方法读书的确能让人很快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在具备了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建立起自己的完善的知识体系,这是知识变现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2、将所学的知识内化、输出并实现知识变现
《整理的艺术4》这本书的作者小山龙介在书中提供了关于“学习过的内容你理解了多少”的调查结果:听到的内容10%;看到的内容15%;听到又看到的内容20%;和别人交谈时40%;亲身体验时80%。这里的亲身体验就是知识内化输出的过程。
输出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复习增进理解的过程。
输出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视觉化、分享、写作等等。
视觉化是将知识通过PPT、手绘、漫画等方式来表达;分享将学习到的内容分享给别人,这是检验自己的最佳途径,教是最好的学;写作是将知识内化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无论写得好与不好,只要用心写就可以了。
最好的知识内化的手段是知识的运用与实践。只有不断地运用与实践,才能做到知识体系搭建的逐步完善和快速得迭代更新,离知识变现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近。到那时候,知识已经不再是知识,而是一种能力。
将自己的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再通过可行的销售渠道销售最终将知识变现。
知识要变现,那一定要有人愿意为此付费。那么,付费的人群来自于哪里?
可以做自媒体,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等;可以通过各种网络课程平台,网易云课堂、腾讯等;可以通过视频直播平台;可以通过各种社群来聚集人气。
这需要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粉丝从0开始,到1000,10000甚至更多。最后一步是建立自己的社群,与一群人在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三、知识变现的模式
1、付费问答
付费问答是2016年最为引人注目的知识变现方式。目前有知乎的“值乎”、果壳网的“分答”等平台。
2、付费阅读
付费阅读有大家很熟悉的以起点为代表的VIP章节付费阅读的模式,到现在的“得到”等阅读类APP。
3、内容订阅
像马东《好好说话》的音频课程,还有秋叶老师在网易云课堂的PPT课程,都属于内容订阅。
4、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是系统化内容的有效变现模式。培训课程不仅仅只是教育类,只要有一技之长都有机会实现有效的变现。
5、打赏与广告收益
打赏与广告收益是自媒体平台上常见的付费模式。像简书都可以直接打赏;微信公众号在开通了打赏功能后也能接受打赏,粉丝数达到一定量后还可以开通广告功能,增加了一部分广告收益;直播平台中可以通过获得礼品来变现。
6、内容IP化
今年5月开始豆瓣尝试将原创小说进行影视改编,就是IP化运营的尝试。
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借助于平台,这是一个可以尝试的路径。在大胆尝试之前,我们还需要给自己做这件事情找到一个动力。
李笑来老师曾经分享过这样一句话:在开始之前,想尽一切办法赋予这件事重大的意义。
是的。这个意义赋予我们坚持下去的勇气。在知识变现的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勇气。
李笑来老师说,他现在已经不需要靠写文章来赚钱了,他给写件这件事情赋予的意义是将税后收入捐给大学生做奖学金。
目前,李笑来老师在得到里的订阅量是7000+,每人199元,一篇文章如果按2000字来计算,一个字是100元,这样算下来一篇文章2万元的收入就可以支持一名大学生一年的生活费。这样一想,就越写越欢快了。他给自己赋予了这样的一个使命感。
如果一件事情需要努力和坚持,说明内心并不真心地想要去做,那么这件事情的成功率就一定不高。
所以,比坚持更重要的是一种原动力,让我们压根停不下来的原动力。那么,你找到想要实现知识变现的原动力了吗?
找到原动力后,就要开始付诸于行动了。结合现有的平台,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那些寻求知识的人提供他们需要的有用的价值,从而得到自己由知识变现的一笔可观的财富,成为自己的超级IP,创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支持我的小伙伴,记得点喜欢并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