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无所事事与忙得要死之间

近来难得清闲,中午和同事一起在城市最繁忙的办公楼里散步。周围都是行色匆匆的白领丽人,那快节奏的步伐,追赶得连时钟都进入了倍速模式。

望着这些忙碌的人,比对着无所事事的自己,顿时有一种被社会巨轮甩出的失落。

同事眼神茫然,似喃喃自语:“过去我一直羡慕退休的人,现在自己清闲了这么一阵,才发现退休似乎也没有那么美好了……”

这话听着有点凡尔赛,我看看她,又看看自己,回味着这忙与闲之间微妙的平衡。


注意力的收敛与发散

忙碌让人注意力高度集中,但也因此导致了注意力的狭窄,所谓“管窥”效应。世界上只有我和我正在忙着办的事,其余皆不存在。

注意力好像透镜聚焦起的阳光,原本微暖,但经过聚合,竟然产生如此强大的质变,能够点燃纸张。

时间一旦紧凑,精力高度聚焦,便也形成了类似的效果。然而闲散,却好像冬日看似明亮却毫无暖意的阳光,让人缓慢拖沓。虽然一日日好像也有着心中的小计划,却终究什么也没有做成。

注意力在忙碌中收敛,在清闲中发散。



节奏感的调整与迷失

当早晨熟悉的闹钟声响起,但没有特别紧迫的事非早起不可,你还会不会立刻起床,还是,和温暖的被窝再厮磨一会儿?

当手头的事务不再紧迫,今天做明天做没有本质区别,你还会不会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今日事,今日毕?

职场中有个说法,老板手头的紧急重任,应该交给手下那个最忙的人而不是最闲的人来做。因为恰恰的是最忙的那个人容易出活,能者多劳,往往还有自己的一套高效工作方法,高手就是在忙碌中不断精进的。

节奏感在忙碌中调整,在清闲中迷失。



焦虑感的平复与波动

叔本华有个钟摆定律,说是人会在无聊和痛苦两者之间徘徊。

有些事物,得不到会痛苦,得到了,便成为无聊。

这条定律,对于清闲格外适用。

每天睡到自然醒,原本以为是最平和喜乐的生活状态。然而没有料到,这背后也会焦虑涌动。

看到身边的世界精彩纷呈,而这一切却都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看到别人步履匆匆,虽然对路边的风景目不斜视,但好像被心中的某个目标牵引着向前走。才猛然发现,一个有梦想有目标的人,原来可以如此意气风发。

原来焦虑感,也会在忙碌中平复,在清闲中波涛汹涌。


当然,此刻清闲的心中明白,一旦忙碌起来,很快就会怀念起这些无所事事的日子,可以任由时间流淌毫不着急的日子,没有日程表的日子。

所以,务必写下这些文字,让那个从忙碌星球穿越回来的未来的自己看看,以慰忙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