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以前的想法
延续以前的想法
一旦陆续读过几本小说或杂志等书籍,看到其中讲的故事,曲折动人或剖析的个人性格或社会交往关系等让内心的佩服油然而生甚至五体投地。那一刻,或随后的一小段时间里,自己也想谈谈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对周围人事物的一种见解。哪怕是幼稚浅显的或者干脆就是罗里吧嗦没有观众和看客的。就是有这种表达的欲望,有看着自己用学过的所有知识用文字写成一篇一篇的文章。就像看过的这样一个描写台上的演讲者所面对的尴尬的情况,即台下听众寥寥无几,甚至是一个两个,也要把要讲的内容好好地讲完。有敬业精神的人还是有许多的。对于自己来说,就算开始时不专业,但是基本的敬业精神可以慢慢培养的。
曾经听过朋友这样说过,如果有时间或有这份写作的能力具备时,我真愿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写成小说。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是真诚的,我听到的时候也是认真的。我也在想“是啊,如果我们能有这样的能力真想写下去”。以后的日子里,虽然时光过了这么多年,虽然自己也时不时地会写个三篇五篇,甚至最长的时候陆续写了有近两个月,但是都不了了之了。开始的时候信心满满,罢笔的时候理由丛丛。有的时候,幻想如果能一直写,管它三七二十一,先把文字堆列起来,那么,坚持个个把月,个把年或三年五年会是怎样的一个光景呢?不敢打包票,也不敢相信。或许许多人都曾经像我的那位朋友所表达的心迹,也包括我自己,哪怕是偶有文字描述会得到看到的个别人的基本肯定,或者自己回看时也觉得差强人意,但是这种中断,是随时的,那种想象般的毅力的坚持是很少见到的。有时候也在想,假如我对自己提出了要求,要怎样怎样去写或规定要在一定的时间写多少多少,是不是太机械化了。是不是会少了好多灵感,从而变成一种为完成任务而刻意为之。没有定力去实践的人的想法总是飘忽的,总是大于实际行动的,在没有开始之前就把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分析了,然后一般会得出一个比较理智的答案。那就是差不多就行,试试看就行,或者说要抱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说既然要写就真心实意地写好,至少要写到自己满意为止。否则的话,岂不是误人子弟?你看看,这样理直气壮地放弃或者说自我过分谦虚地放弃是不是都很可惜,都只是看到了事情的一面,从而把一个能者里手必须的经过大量的低层次的粗糙的训练过程给抹去了,只想有一个能人从天而降,从幼儿园开始就优秀。所有的这一切想法终究还是没有看到我们需要努力的一个实质的问题。不是说,你努力吧,你会有想要的结果的。现实中一个人的所谓成功与否有很多内在的因素,或许你看到的是已经成功了,或许别人看到的是已经开始衰败了。然而不管是怎样的一种情况置于面前,我们该做的就是把今天的事情做好。曾经有慕名而来的加入者(培养孩子读书考大学特别是在乡村),抱着憧憬理想,历尽千辛万苦,不计成本地投入后,到头来,是一种并不能像别人一样取得像样的成绩。这种曾经的勇气和付出在实际生命中并没有确定的情况下,已然奋不顾身地走过了那美好的时光(可歌可泣)。十二分的努力争取,一分两分的收获,甚至是负数的收获。现实于我们面前总是显得过于理智客观冷静残酷。我们几乎没有什么说辞,即使有也显得是在狡辩一样,因为这是大众的眼睛看到的。如果你在大家一片片欣欣向荣中还是“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如果你的确有这份“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心境和能力,那还好说。如果不是呢?如果是相反呢?即自己属于那种“半瓶醋晃荡”之类的才疏学浅大话连篇而不自觉的让人嫌弃的人呢?
一切都会发生,一切都会改变,内心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打算,你对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要求。是像漂流瓶一样随波逐流吗?还是从内心里要求自己的这个今天,去看书(多指纸质),去阅读(多指电子版),甚至去像现在这样去写(哪怕是乱七八糟敲键盘)。总得有个交待,总得给自己一个经过此时的努力在三年五年之后会有一定结果的打算。如果在生活中或你打算的工作事业中,不要太理智,反而有像《愚公移山》里的那种挖山不止,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地都去挖山背土的精神,即使没有后来的感动神灵相助,对于我们有限的一生来说也是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只是你不能嫌慢,不能嫌你可能看不到结果,或看到阶段性的结果后依然满目疮痍,惨不忍睹。不要去设想这些不利的结果,往往相反,我们需要的是现在的一个行动。这些类似的思想或想法几乎会每一天都出现在人们的交谈中,几乎每一本主张进步学习的书籍中。这已经是一个我们身边的一个基本的事实。像人们说过的“一万个完美的计划没有一个执行也等于零”。说到这里,如果自己不憨不傻,为什么就不会行动呢?为什么这行动的一步你迈不开(胶粘住了吗?),或者迈开了又理智地返回呢(害怕看到真相吗?)?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小聪明在作祟,你自己是不喜欢小聪明的,可是你一再被小聪明的理论影响时,是不是你要对自己做些什么改变了。是的,每一次说到这个问题,那就是从此刻起,做出决定,做出行动。其它的云雾缭绕,眼花缭乱的所谓观念执念都是在拖你今天的后腿,凡是这样阻碍你的而你又感知到可以去除这些阻碍的,那你就做出你的应有的行动。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这日升月落中,思想,生活,工作,休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按惯性走着这属于自己的人生。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却经历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一份经历。庆幸的是你可以看看书,这书中的道理和故事总是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引向远方。当你某段时间读《三国演义》时,你的脑海里多是那个年代的纵横捭阖的鲜活的故事,给平常的机械的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和思考。其中的知识和智慧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习惯的。同样的道理,当你某段时间读《红楼梦》时,那段历史时间里的生活的场面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面前。其中有许多老话俗语智慧的总结,我们边看边有一定的心得(每看一遍都不一样,虽然我才粗略地像赶时间凑篇数一样看了两遍,且看第二遍时由于离看第一遍时间长,几乎像重新看的一样)。这把生活装扮了,让在阅读中的我们不仅有了许多故事情节的知晓,也增长了许多连想都想不到的一些实景场面的见识。其它的优秀的书籍同样会起到这样一个作用,见贤思齐,去努力学习吧,因为正像别人说过的曾经优秀的人是付出了超出常人数倍的努力的。天生就怎样或天赋就好的人总是不多的。对于自己来说,把你的认知中认为是好的,不断地去实践,这就基本上达标了。如果要求的更高些,那就边看边写,像聊天交流或绘画一样,把你知道的有用的观念想法大量地书写。
就像看到的这句话说的,“如果只读书而不写或不使用,那读书也是一种玩物丧志”。姑且不论这句话的对错及是否偏激,但它确实给我们提了个醒,那就是“你为什么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