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爆竹声声响起,一派喜庆。
独坐窗前,仔细回想着我这三十几年来的过年经历。从记事起到结婚前,每年都是在家里跟父母兄弟们过年,直到结婚后,离开了家,去了一个陌生的家,年味就不同了,老公家里没什么人,过年更是冷冷清清,所以往年我们也会回我家过年,都是热热闹闹大团圆。
今年,因为春节要值班,我打电话回家告诉母亲除夕和大年初一我们不回家。母亲接到电话时,听得出她情绪上的波动,当时也没多说什么,但是话语中可以听出她有多失落。
透过窗玻璃,看着外面家家户户门前放过鞭炮后满地喜庆的碎屑,心里突然涌起一阵想回家冲动。有人说嫁出去的女儿拨出去的水,但是母亲从来没有这样认为,母亲心中始终牵挂着我,她总是希望我能够回去的。
兄弟姐妹们为了生活每年大多数时间都在外奔波劳碌,但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回去团聚,而现在我没回去,母亲说想念她外孙女了,期盼着我能带着爱人孩子早点回去,大年三十家里杀猪,特别希望我们能回去团聚。当知道我们不能回去时,心里多么失落。
细细算来,刚刚工作那几年,回家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的。那时候经济拮据,又是在外省,路途遥远,没有车,要回家得来来回回转几趟车,兜兜转转,又苦又累又耗时,路费也不少,回到家也已筋疲力尽,所以工作那几年基本上也是每年过年才能回家看看。不管有钱没钱,回了家,见到了母亲,总觉得心里温暖多了。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回了离家较近的小城找工作,慢慢的,工作有了起色,后来也成家了,买了小车,很开心的告诉母亲以后可以想回家就回家了,因为有了自己的车,不用再大费周折去转车,来回很方便。母亲听了笑得像花儿。
可是,细想,现在我们之间也只两三百公里的距离,不过是三四个小时的车程,但是,一年到头却也没能回去多少次。
往家里开车回去的时候,来回跑几百公里的路程,一次两次还可以,但经常来回跑,车油费、过路费一趟花销不少,自己也奔波,加上平时工作忙,周末还要顾着孩子,渐渐感觉力不从心了,回家的次数也更少了,现在一年也难得回几次。
还记得,每一次回到家,母亲都把我回家当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所有的农活都会先放一边去。对母亲来说我是好不容易才可以回去一次,好不容易可以陪她唠唠家常。其实,母亲的要求不高,她只是希望我能坐下来陪她聊聊天,说说孩子成长和进步,也听听她的唠叨,陪她到街上转转。
而每一次离开家,我们的车尾箱永远都是满的,满满的芋头、蔬菜、大米、土鸡土鸭等等,母亲总是说,这些东西自己种的,好吃又不用钱买。每次看着母亲送我离开家,我都想带着她跟我一起生活,但母亲不肯,她说她已经习惯了她生活几十年的地方,其实,她是不愿意给我们的生活添麻烦。
还记得,每一次当车已经驶出百米外,透过后视镜,母亲越来越小的身影依然在原地静静地看着我们,向我们招手,不忍离去。直到,转过一个弯,看不见她的身影。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此时母亲已经白发苍苍,每次看到她瘦小的身影,我经常就感到一阵酸楚。母亲年轻的时候可上山砍材,下地种田,做饭、养鸡、养猪、养牛,没有她不能干的。母亲勤快利落,印象中从来没见母亲有一刻闲着的时候。家里兄弟众多,那时候为了能供我们读书,她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以她柔弱的肩挑起我们成长的重担,艰苦的生活锻造了母亲的善良、勤劳的性格。
这个年纪母亲本应安享晚年,却依然还要为我们几兄妹操劳。在母亲眼里,我们永远是她长不大的孩子,是天上的风筝,线依然在她手里紧牵。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才真正体会到了为人母的滋味,也终于明白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真正含义。
有时候,我总是对自己说,等我有了钱,就带母亲去远方看风景,等我有了房子就带母亲来一起生活,有了车子就带母亲去兜风,可是,到现在,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更何况等将来带她远游、兜风?况且,到那个时候,母亲还有体力去游览那些的美好风光吗?
母在,家就在。家是什么?家就是一束阳光,暖暖的照亮我的心房;是一盏明灯,照耀我回家的路;是一个港湾,为我遮风挡雨,给我温暖和力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年纪越来越大,她能陪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少,不要总说没有时间了,其实,时间就像海绵里的里,挤一挤总是会有的。趁还有时间,还有机会,常回家看看。不管有钱没钱,早点回家过年,哪怕只是陪陪母亲唠唠家常、刷刷锅、洗洗碗。
赶紧收拾起行囊,带上爱人,带上孩子,满心欢喜地踏上回家的路。此刻,世界很大,而我所需要的,只是家中熟悉的那种味道。我知道,母亲此刻正满心激动,期待归家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