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下了班,回到家里,虽然刚下夜班有点乏,但是,毕竟是假期吗,丈夫也从外地回来了,心里还是感觉美美的。
唉,高兴归高兴,看到乱糟糟的屋子,还是着实吸了一口凉气:两个大男人在家,只能是用杂乱无章来形容了。没办法,为这个说过好多次了,天生的脾性,改不了。还是先把屋子简单收拾一下吧。
正在打扫卫生,收拾东西,电话响了。一听,是老妈的。她说今天是假期,等一下一块包饺子吧。下夜班又困又乏本不想去,但是,想一下,老公和儿子今年终于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团聚一起,是应该庆祝的。
答应了老妈,于十一点多上来,一进门,老太太就开始念叨:你下夜班有多累啊?还不愿意来!怎么穿成这样,从哪儿买的?这么旧。本来就不愿来,来了就是一通唠叨,一阵心烦涌上心头。想发作,但是,看到花白头发的爸妈,在那儿佝偻着身子,和面包饺子,心里又不是滋味,强忍着辩解了两句,就开始干活了!
其实,仔细想想,也许,父母从小到大都是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在爱着我们。
我的父母亲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父母,他们一直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靠自己的双手养大了三个孩子,尽自己所有给孩子们他们认为是最好的东西。同样,用自己认可的方式去爱孩子。父母亲看到子女,一贯的作风就是唠叨:东西没放好啦,手没洗干净啦,穿的衣服不对头啦,等等。在这种唠叨的话语中,蕴含着对子女深切地关心和爱护。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始终是孩子,即使孩子已经成年,可以在生活独当一面时,他们依旧是父母心中最爱的孩子。
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累的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孩子就成了他们最重要的存在。孩子的衣食冷暖,学业有成,婚姻家庭,甚至于子女的子女,都是他们的全部。爱孩子,管孩子,带孩子,一切为了孩子。
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已经长大成人,在他们的眼中,依然是那个拽着妈妈一角,稚嫩的孩子。
他们依然会在看到不合适的时候,开始唠叨。你落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一句“我知道了”就想让他们停下来,可是父母还是会忍不住和你说这些事情,每次都需要得到你的确认时他们才安心。
你有时候觉得父母越长大,越像个孩子,你的表情和对父母唠叨的态度,也在时时刻刻影响着他们的心情。
可这是父母关心你的一种方式,通过平常生活里的最平凡的“唠叨”,父母将那种深藏在心里的爱意表达了出来。
父母的“唠叨”都是生活里最琐碎的关心,他们如果有更好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关心和爱意,能够更好地进入子女的内心世界,也不会用“唠叨”这种让子女有些不耐烦的方式。
我们要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要理解父母的”唠叨”,父母对孩子的疼爱,就体现在这些”唠叨”里,我们要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殷切希望。
虽然我的五一节是在唠叨中过的,还是感觉挺好,挺知足的。有家人,爱和关心,还有爸妈的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