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来源,读《真希望父母读过这本书》》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

前言和第一章

原文:亲子教养的核心,在于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果把人比作植物,关系就是土壤。关系支持和滋养着孩子,让孩子得以成长(或抑制成长)。少了可以依靠的关系,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受损。

自己的话:

培养好和孩子的关系,是一切的基础。孩子和我们自己,都可以从良好的关系中得到滋养,反之,如果关系时常出于被破坏的状态,孩子的安全感也会受损,我们自己也不能体会到幸福。

个人体验:

我经常说,我自己的安全感不够,却不知道为什么,包括对公平的执着,对安全的把握,都是我非常在意的地方。可能读这本书,会找到一些原因和解释。

原文:我们很容易对自己的情绪反应,立即做出判断或假设,而没有考虑到那可能是因为当下发生的事情,勾起了过往的回忆。当你对孩子(或其他人)正在做的事或提出要求的事情感到愤怒时(或产生其他负面情绪,包括怨恨、挫折感、嫉妒、厌恶、恐慌、恼怒、恐惧等),最好把它视为一个警报。那个警报不是在提醒你,孩子肯定做错了什么,而是表明你的记忆闸门又被打开了。

自己的话:当自己的情绪不好的时候,大概率是被过往的已经形成习惯的情绪模式被控制了。这个时候,把产生的负面情绪作为一个警报,提醒自己,不是当下的事情让自己变得负面,而是当下的事情是一个启动点,启动了你的过往记忆。

个人感受:

今天下午2点多,我和老公一边看大盘一边看娃,老公说到,盛和资源大概能挣多少钱,如果到达目标30元的话,我算了一下,大概是2万-3万之间,他说才这么点呀,我说你以为是多少,他说我觉得4-5万。听到这句话,我心里已经不舒服了。对目标过高的期望,没有和今年的整体目标(下半年6.48万目标)进行比较,也无视当下的真实情况(复杂且多变的市场环境)。单纯依靠我们对昱达的信任,就这样大言不惭。这件事在他刚把钱转给我的时候,也发生过一次,就是他说目标收益20%还是多少来着,反正挺多的,我对他提出的目标也觉得非常愤怒。我认为这是超出我能力范围内的事,如果真的制定这样的目标,我感觉我不会做这件事,如果做这件事,心态会崩溃,动作会走形,最后是什么结果我不敢想象。

本质上:这件事就是别人对我的期待过高,无视真实的情况,我就会觉得不自信,并且会愤怒哦。回想自己第一次有这种感觉是什么时候,我感觉是上高二那年,高考前夕,高考的未知以及别人的期望,让自己很不舒服,虽然是祝福的话语,但是我听见的都是很高的要求。虽然别人嘴上都说的是,考好考坏都没事,放松心情,但我听到的都是,必须考好,考坏了就怎样怎样了,所以自己很紧张。虽然表面上不紧张。这也是我在高四那年,锻炼的主要心态,不再听别人怎么样说,只是关注自己内心的情况。所以在高四那年,考试的时候,心态是紧张和放松适中的。

现在到了理财这件事上,其实是一样的,老公嘴上说的不管是什么,我听到的都是要求。

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1.明确别人要求我做我做不到的事情,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同样,一件我能够做到的事,能够增加我的自信。

2.如果你对这件事也非常上心,请把焦点放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别人的身上。所有的结果都是一系列与众不同的原因和环境混合而成的,而你是这个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放下评判。与其根据你做了什么来评判自己,不如观察及欣赏自己做对的事情。这样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

比如:我做的饭很好吃。改成:我全心全意投入做饭是值得的。

我不擅长瑜伽。改成:我开始练瑜伽了,而且比上周进步了一些。

我是一个理财小白。改成:我开始操作股票、基金和可转债了,而且我上个月完成了目标,这个月也马上完成了。

七夕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