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送完表婶,今天又送一老,小姨父的老母亲去世了。
小姨父搬到青阳之后,老母亲一直和小姨父的哥哥住在一起。有一段时间,因为小姨父的关系,小姨父的哥哥嫂嫂一家和我家走得比较近。后来小姨父搬走之后,我们两家也就很少来往了。虽然有接近三十年没有来往,但小姨父的哥哥嫂嫂我还记得清清楚楚。那时候,小姨父的哥哥是他们队里唯一一个会开手扶拖拉机的人,可了不得了,不敢说炙手可热,确实也是远近闻名。人虽然不甚言语,可心灵手巧,会一门绝活,不但没觉着什么不好,反而是给人忠厚的感觉。小姨父的嫂嫂也是勤劳持家的典范,一双手操持家里的吃喝,可会做事,也会做人。记得有一年玉米成熟的季节,她拎了一腰篮玉米棒子给我们吃,可给我们解了馋了。现在我们家里也种玉米,玉米没有那时候稀罕,可那时候,只有她们种玉米,我们家里根本没有玉米,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是家里人不会种还是不晓得怎么种,反正就是压根儿没吃过玉米,玉米可是太好吃了。所以那一腰篮玉米棒子,我现在还记得,甚至记得小姨父的嫂嫂拎着一腰篮玉米棒子到我家和我妈唠家常的情形,可见那一腰篮玉米棒子对童年的我影响有多大。
人们常说童年的记忆影响人的一生,真是不假,就因为那一腰篮玉米棒子,我对小姨父的哥哥嫂嫂印象深刻。当我听说和她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去世了,我就觉得应该去送送老人家,也顺便看看她。其实,我在某天绕着官港花园散步的时候,曾有一天看到一位妇女特像小姨父的嫂嫂,但我没敢去喊她,因为即使是,估计她一时也不一定能够认出我来。今天趁着她的婆奶奶去世,去了一趟,一是因为去世的老人是小姨父的母亲,俗话说“送老看下代,娶亲看上代”,意思是说送去世的老人,看的是下代的面子,人家娶媳妇你送不送礼,看的是上一代的面子和交情,这是小姨父的妈妈,所以必须去。一个是人可能都有点童年情结,对童年的感动难以忘怀,得找一个排遣点,这个点来得虽然有点晚,但毕竟来了,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就去了。
小姨父的母亲今年九十有五,堪称长寿老人。对她老人家,我还有一点点印象,只记得她很黑,个头很大身材很魁梧。在农村里做事是一把好手,而且据说直到昨天去世,生活还能自理,从来没给下代添过麻烦。这真是一位贤良淑德的老人啊!在对老人的遗体磕完头之后,我站起来同小姨父的嫂嫂讲了两句话,没曾想她居然还喊得出我和弟弟的名字。下楼时,想起她喊我时亲切的声音,真是让我感到既惭愧又后悔,惭愧的是隔这么多年她居然还记得我们,后悔的是应该早点来看看他们。人啊,活着图个啥呀?不就是图个心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