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竹纸制作技艺| 造纸术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唐宋时期,黄岩已用青竹、桑皮、山麻与藤状植物等制造藤纸、玉版纸、花笺纸、南屏纸、小白纸、谱纸。黄岩竹纸制作技艺是黄岩民间流传一千余年,至今尚在宁溪、富山一带使用的手工造纸技艺。
听闻要去拍黄岩竹纸时,自然亢奋了好几天,“溪石琢马肝, 剡藤开玉版”,唐有滑净软熟之藤纸,北宋有以竹酿之的玉版,千年过后,虽知唐宋风骚不可见, 却又怎能想到黄岩最古老的“造纸术”,如今却是福寿纸“千张”的诞生地。
四月的海风已经吹熟了枝头的琵琶,我们沿着小路驶向大山深处,那个竹林遍布的村落。因牟连生老师傅听不懂普通话,奈何我也不晓得讲台州方言,幸好辗转联系到了老师傅的儿子牟永森。
小巷狭窄而整洁,我们进的老房子已有百年历史,浑身透着湿而浓的竹纸陈香,两个花甲古稀之龄的老人已经等了我们好久了。隔着不太能听懂的语言,但也能从他们眼里的热情和嘴角的笑意,感知到淳朴善意,这里是他们的老家,平日也在这里做千张。
祖上6辈都做纸,13岁开始学打纸,中途也在大潮的驱使之下做过几年的其他工作,这份打小就结下的情缘,也是他最大的珍奇,用了一辈子来守护。
黄岩竹纸一开始也是用来写字画画的,苏子等人都曾为之写下名篇,也可谓名动天下,清末开始做福寿纸“千张”,宁溪岭根和半岭堂都是西乡“千张”的著名产地。
岭根的“千张”之盛,正得源于四周地势陡峭,苦竹盛产。盘碓捣料搭棚造纸,户户做千张,当地的风貌还能浮现在眼前。从建一个个盘礁开始,段料、捣竹、酱料、堆烘、冲洗,捣桨、抄纸、压纸、晒纸,一捆捆竹子变成了一张张竹纸。
后建水电站水源拦截之后,才不得不从其他地方进做好的竹纸原料加工生产。而做竹纸千张的,也只剩下他们一家了。
洒水、切纸、打纸、系块、盖印,做千张并不难,考验的确是耐力和体力。水不多不少,力道要不大不小,10多斤的大刀,5、6斤重的榔头,这些吃力不赚钱的活,也没有年轻人愿意再来学。传承,也是这个年近八旬的老人忧心的事情。
老师傅特地带我们上了一次山,中途路过的半岭堂,这里还有着造“竹纸”的痕迹,一年中他们还会做几次,小规模的生产着,蜘蛛,也都已经在这里安家。
小雨霏霏打湿了上山的古道,石头裸露,湿滑,我们跨过溪流,向着抬头可见的大片竹林而去。千年的苦竹常砍常生,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还会光顾,如同竹纸技艺的孤寂。
老师傅拿了一把柴刀,带着那顶斗笠,79岁,他已经把我们甩在后头,我们手脚并用才勉强跟上,他听不太懂我的语言,我也不敢在陌生的大山里呼号。
选定一片竹林,一颗竹子,一个位置,挥刀霍霍,细小的苦竹随声而倒,竹雨飘落而下,我们像大地般浇淋。
下山之路更加难走,我从没想到,老人要把砍下来的几根竹子拖回几里开外的家,我也不知道,这个传承了千年的“造纸术”,还能存在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