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努力之前,别说自己已经很努力了
没有谁的人生可以靠马马虎虎就开启成功的大门。如果你还没有拼尽全力,请不要说上天对你不公平。
职场上常常会有三两个月就跳槽的员工,身边这样的事也极为常见。并且让身边的朋友都认为他是最客观、最努力、最懂事的员工,只是老板和同事都不懂他而已。
如果你在一堆石头中间,真的发出了金子特有的光芒,那么不会一直被埋没的。如果你明明是块石头,自己却向全世界呐喊“我是块金子”,那么就是有人说他是信你的,你也不必当真。
努力应该是常态的,认真的态度也应该是常态的。
有这样一种人,似乎他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能找到尤为正当的理由,但凡你追问个为什么,你会发现他们根本无法合理阐述自己的需求。
靠意愿来支撑自己做或不做什么,只是为自己的不求上进、任性培育土壤,在这片土地上,除了欲望,再生不出什么有意义的果实了。
上进心是踏实肯干的人的标签,这种人会做该做的事;而靠欲望来寻求动力的人,只会做想做的事。当然这想或不想、以及该或不该的差别可就太大了。
只有全力以赴去做,才有“说”的资本,当然那个时候即便到处去跟别人说,也不是这么个说法了,可能是场演讲、可能是录制课程、也可能是一对一传授经验。
当然如果你付出了100%的努力,真的做到全力以赴了,那么你也不会不断地向别人证明自己了。
在你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之前,别妄想能力会自己主动找上门。你以为别人靠得是运气,醒醒吧,我只能说,这是个谎言。
默默努力,总好过逢人就得证明“自己和人家一样努力”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了一招半式,就能称霸武林,这实在是笑谈。谈起书本,很多人会说“这本书啊,我听说过”“我去年也买过这本书,好巧哦”。
就如同这种没营养的对话一样,人们误解了自己真正拥有的能力。当别人已经在熬夜啃书时,有些人只是照猫画虎地买了同样的一本书,便以为自己和别人一样,掌握了丰富的技能。
但是区别在哪呢?别人视努力、成长为常态,已经形成习惯。而你只是碰巧购买了一本和别人一样的书而已,并且这本书所能带给你的知识点,你并没有掌握。换句话说,人家一年看了100本书,你一年买了3本书,还没看,但是书名和人家重叠了,你以为你这样就可以跟人家进行交流、攀谈了。
其实呢,这书跟你半点关系都没有,你被别人落下的段位不是靠同频两秒钟就能被拽上来的,所以别去误解自己的三分钟热度,别把它当成你混进另一种人生的魔法。
我们还来说跳槽的事,有人说“我是能力不行,可别人能力也不行,为什么能跳成功呢?”想听客观的吗?别人一定有一些能力是你不知道的,或是为跳槽做了精心的准备,或是在面试时能让面试官产生“这人是有能力的”这种考量,又或者人家比你更适应职场规则。
这种可能性大概可以列举出N+1种。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其实每分钟都在发生,只是你没参与,所以会使你误以为有些事情发生得有点莫名。
但实际上,没有人代替你去选工作、选跳槽单位、修改简历、谈薪资等等,一切决定都是你自己做的,一切事情也都是你自己亲身经历的。
没有人会告诉你“我为了成为专栏作家,已经有3年没有追过电视剧了”
没有人会主动承认“你别看我每天穿得都是大牌,其实有9成都是打折促销的时候买的”
在一个老板没有成为自己认为的成功人士之前,他也不会卸下防备去跟你讨论他当初最难的时候都经历过怎样的坎坷。你如果想像别人一样,那除了付出更高倍数的努力,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了。
找工作不是撞大运
有些人甚至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面试了几十家公司。有些时候一天要面试4到5家,在一线城市,基本上一天什么都不用干了。这目的性可以说很强了,工资要更高,比更高再高一点,然后就这样只看薪酬福利,完全不记得自己有什么本事能拿的出来。
这样的人因为在想要通过面试的欲望太强,这个动力可以驱使他们去制作看上去很厉害的简历,也可以在面试中积累一些技巧。
但是进入企业之后就要靠能力说话了,为什么有些频繁跳槽的人找工作的时间比就职的时间都要长?业务能力没那么强,但面试技巧积累了一堆,简历也越改越唬人,混进单位入职是没问题的,但要他展现真本事的时候,就会发现面试和入职之后完全判若两人。这说明这人的激情都用在“如何完美地包装自己的能力”上了。
所以这个时候就不难看出为什么这类人永远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有些人甚至一直处在找工作的状态中,每隔几个月你就会发现人家又换工作了。这就说明:当需要露出真本事时,自己却不具备,于是骑驴找马就成了常态。(就算不是他们自己先发现自身能力不行,人事经理也该找他们谈话了)
把换工作、面试当成家常便饭的人,其实就是在撞大运,撞到一个靠“简历”、而非能力就能蒙混过关的用人单位。真正的能力不是靠自己喊出来的,真有能力就拿业绩说话。
我不是反对真正的未雨绸缪,我知道现在靠谱的公司确实也不那么常见,但是我们还是得认清自己到底有多大本事,能创造多大的价值。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些不那么靠谱的公司,你去哪混这个高薪呢?哪个单位愿意收留这种只说不做的人呢?就算是靠谱的公司愿意在你身上交学费,他们又能交几个月呢?
其实要我说,事物是有两面性的,我们愿意去参与面试、甚至会入职的公司,一定会有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但是如果你只是想通过一些技巧或捷径来呈现出一个假装出来的自己,这风险就太大了。当别人都能靠能力改变命运时,你只能跟不如你的人讲讲宿命了。
小结:
● 没有能力,就别说自己有多努力。
● 不要以为你只是买了书,就拥有了和作者一样的能力,如同“进了大公司就不需要努力”一样,都是无稽之谈。
● 单纯靠简历和面试技巧混不出能力,还得去学真本事。
● 并非你不待见的单位都是学不到能力的,但是若没有能力的人都能混进去的单位,才真的需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