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和母亲爆发了一次大争吵。
因为恨母亲不成钢,恨她不肯与社会接轨,恨她近乎愚钝的人际交往能力,恨她对自己的不在乎以及不愿走出乌龟壳的行为。
我劝她多出来走一走,多看看这个世界,多长点见识。她却回我:“哪里的城市不一样?不是吃就是喝,有什么区别?”百般劝说却无用,看着她那沧桑的脸庞,想想她那围绕着孩子和丈夫转的半辈子人生,终于抑不住喷涌而出的怒火,讽刺之语尽情倾出,凭我母亲的文化知识水平她是讲不过我的。等我注意到视频的对面没有声音后我才猛然停住,但是我却想不起来自己刚刚说了什么,但我永远都忘不掉屏幕对面那张疲惫的脸。
一阵窒息的安静之后,母亲略显哽咽的声音响起:“很晚了,快睡吧,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于是挂了视频,静下来后的我在懊悔,甚至开始鼻酸想留下眼泪,我害怕母亲以为我在嫌弃她,我害怕她在想:“连我的女儿也讨厌我。”
戴上耳机,听着《寻人启事》,鼻子彻底酸了,我在想,为什么我这么恨我母亲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心态?说到底,还是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太大了,因为害怕自己也变成未来母亲这样的人,在家庭中永远处于弱势、被动的一方,因经济原因而不断被压缩的话语权,一辈子绕着孩子转啊转,大半辈子只扮演了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从来没有勇气做自己。我这么迫切地想要母亲变化,是不是证明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社会上有太多这样的父母了,因为七八十年代教育水平的限制导致的思维固化,从青年时的外出飘零打工,到现在稍微安稳下来的圈子在一直变小变小,男性的朋友圈子绝大多数比女性的大,因此他们有许多能排解压力的办法,而且对新生社会和潮流接受的更快,而女性,身上担子太重时却总缺少地方倾诉,因此,女儿往往是第一倾诉口。也许有很多育儿能手的朋友会说,怎么能在孩子面前抱怨丈夫呢?怎么能和孩子说太多关于金钱的焦虑呢?是啊,是不能的。可是原谅这些母亲们吧,她们再没有人可以帮忙倾听了,尤其在我的家庭,我已经听太多太多这样的埋怨了。我有时候也会问自己:为什么非得让我知道?为什么我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生活?为什么我没有一个绝对幸福美满的家庭? 所以有时候我也会怨,但是母亲还能对谁讲呢?她没有什么文化,以前的朋友已经各自成家少了联系,姐妹们也有工作要忙不敢打扰,我相信我母亲也知道这样不应该,但是太想说点什么了。
因此,我作为女儿见证了我母亲太多的苦难和悲伤。家庭给我带来的伤痕比幸福要多,并且这些伤痕被我刻进骨子里不敢忘记。而我的母亲,或者说,许多人的母亲都是这样,受太多生活的压迫了,她们没有心情也没有能力去做走遍天下的美梦,她们和我们不一样。她们没有办法去接受学习新事物给她们带来的痛感,就比如当我第一次自己坐地铁不会买票手忙脚乱时,脸颊温度传来的痛感;又比如第一次和朋友去KTV连点歌都不会还要强装镇定时,硬扯着笑颜时的刺痛感…这些都是学习新事物时难以接受的感觉,我们的母亲心太老了,已经没有办法再去承受了。
所以,我的朋友们,如果当你也和我一样,觉得和父母谈话没意思,有代沟,甚至恨铁不成钢的时候,请你稍微冷静一会,请你想想父母们的过去,想想他们对你倾注的心血,以及想想他们孤独的圈子。当你可以和朋友们到处嗨歌撸串时,父母大多数呆在家中相对无言,他们不是不想变,而是不知道怎么去变,也没有人给他们足够的勇气去变化。
而我希望,我会是那个给我母亲勇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