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
对人生而言,5年意味着什么?如果把5年作为做成一件事的时间跨度,那么注定需要忍受头几年的挫败、煎熬和孤独,乃至别人的误解、嘲笑和攻击。我把5年作为自己的时间跨度,我相信5年后我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2、看待时间
(1)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工作中以未来视角看待时间,关注有待完成的目标和任务,愿意为了未来的目标而舍弃当下的享乐。
在生活中以享乐主义视角看待时间,享受当下的美好,保持高的幸福感。
(2)生活应该有快有慢,张弛有度。用未来视角工作,要享乐主义视角生活。把握生活的节奏,区分“求快”和“求慢”的事件。
3、判断事情是否值得去做
如何判断一件事是否值得去做?一是看收益值,这个收益是心智、情感、物质层面。二是看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
4、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适用于团队,但不适用于个人。人无法做到十全十美,可提升的方面实在太多,在有限的精力下,只能协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其发挥到淋漓尽致,而自己的弱势带来的问题可以通过和其他人组成优势互补的团队来解决。
5、意志力
我们总喜欢谈论意志力的重要性,好像只要意志力足够强就能坚持到底一样。其实,意志力是非常不可靠的,越强调它,越依赖它,中途放弃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意志力总有可以承受的极限,就像一根已经绷得很紧的绳子,若是再用地的话,随时都会崩断。如果我们能够长期的坚持去做一件事,一定是这件事带给我们的满足感超过了我们的付出。赐予我们力量的,是激情的驱动,而不是意志力的鞭策。
我们需要调整一种心态,不是因为热爱而努力,而是因为努力而热爱。把被动的事情变成主动的事,咬咬牙,多坚持一段时间,是为了能够把死循环的闭环打破,然后开启新的良性的循环。先努力做事,再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热爱。
6、内心不变的东西
(1)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常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让我们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在做涉及情感、喜好等主观性特别强的选择时,最好的办法是聆听内心的声音。
(2)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最终带着你走向目的地的,可能并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3)一个问题想久了,就会按照某个熟悉的思路想下去,一旦这条路走不通,就想不出其他的了,因为人的思维特别容易限制在旧有的框架里,按过去的经验困住,很难跳出来想问题。
当大脑“卡壳”的时候,把问题暂时放下,去做一些无关的事,让潜意识帮助我们思考。潜意识不会被我们的条条框框限制住,可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灵感突现,豁然开朗。
7、没必要凡事追求完美
一个人没有必要凡事追求完美,毕竟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凡事追求完美,那么必然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做到完美。选一件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兢兢业业地把它做精、做细、做好;而其他次要的事情,用七八十分的标准去完成他们就够了。
一个问题想久了,就会按照某个熟悉的思路想下去,一旦这条路走不通,就想不出其他的了,因为人的思维特别容易限制在旧有的框架里,按过去的经验困住,很难跳出来想问题。
当大脑“卡壳”的时候,把问题暂时放下,去做一些无关的事,让潜意识帮助我们思考。潜意识不会被我们的条条框框限制住,可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灵感突现,豁然开朗。
8、把烦的事先解决掉
一件看上去繁难的事,只要开始做了,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纵使一件事情真的很难,你就迈出第一步试试,有何不可?记忆负担、情绪负担和人际负担这样的心理成本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如果这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既然这件事那么烦,那就尽快把它解决掉吧。
9、简化信息
我们每天都面对着太多太多的信息,在这些信息日复一日的冲刷之下,我们渐渐失去了辨别和筛选精华信息的能力。我们主动或者被动地关注了太多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的人、事、物,这些东西塞满我们的头脑,干扰着我们的思考和记忆。所以我们需要学会简化,让大脑腾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