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了我的朋友圈,都有疑问。既然您说众筹这么好,那怎么落地操作啊?200人怎么找?股东那么多,怎么管理啊?先收钱还是后收钱?自己的利益与群体的利益如何平衡?项目要是不盈利咋办?项目如何退出啊?今天呢,就带着这些问题,和大家一起来共同寻找答案。
我们先来讲总体方法策略,讲完总体方法策略后,我们再来谈具体的操作细节。在这里,我提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中国,过马路危险不危险?为什么危险?因为中国人缺乏规则意识,行人乱闯红灯,不走斑马线,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所以,我们有中国式众筹,同样有中国式过马路,那么中国式过马路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是的,没错,中国式过马路,要注意“一慢、二看、三通过”。那么,大家很好奇,这个和中国式众筹有什么关系呀?有呀!我们讲的《中国式众筹》总体方法策略同样也是“一慢、二看、三通过”。接下来我们一一来解答。
一慢:做众筹,杨勇老师不断强调要“慢”。古人云: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这是慢的好处。现代人都太浮躁了,尤其是互联网时代,节奏都加快了,因此,多数人都急功近利。一听说中国式众筹那么好,恨不得马上交钱,项目今天马上启动,明天就实现盈利,急功近利。各位,有句话叫什么来着?“步子快了,容易扯着蛋!”所以,大家一定要调整心态,切记:不要操之过急。慢,就会有更多时间做准备工作;有更多时间冷静思考项目的风险点在哪,如何规避?可以测试股东的期望值有多高?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项目的前期风险。可以说中国式众筹在前期的项目打磨和筹备阶段,一定要慢。这是中国式众筹和其他商业模式非常不一样的地方。
二看:看什么呀?是不是像过马路一样,男士看看有没有美女呀?女生看看哪个小鲜肉长得颜值高啊?显然不是。过马路大家还是少东张西望,注意安全第一。那么中国式众筹看什么呀?一看“项目是不是靠谱”。判断一个项目靠不靠谱,适不适合做众筹,那要求就高了。首先,您要对中国式众筹的理论基础要吃透,而不是一知半解,了解点皮毛;要求您对行业要具有较深的了解,对商业模式有清晰的判断,要有顶层思维和战略眼光,要有很强的营销策划能力,还有要懂销售。总之,这不是个简单的事。一般人很难做出准确和敏锐的判断。所以才会有首席架构师的培训,没有系统地学习中国式众筹理论体系,要想判断一个项目是不是靠谱,适不适合众筹,是相当困难的。
二看股东是不是匹配。中国式众筹是“熟人筹”,所以股东必须是熟人圈的朋友。那么,如何考量股东是不是匹配呀?是不是股东有钱有名气的股东越多越好啊?当然不是。杨勇老师讲过,我们要做众筹,首先要把项目需要匹配哪些资源列出来,一二三四五六条,甚至十条八条也可以。就是说“缺什么补什么”。比如,众筹项目缺一个品牌策划的,可以考虑把我拉进来做股东,入一股。你看,我也不是有钱有名气呀,那我跟项目匹配啊,这就是规则,简单易懂。假如众筹项目在后续融资方面有很大需求,你就可以考虑把懂融资的朋友拉进来,让他去搞钱,搞钱是很重要的,大家创业这么难,做项目“一分钱有时难倒英雄好汉”。大家理解了没有?也就是总结一句话:股东是不是匹配,主要考量股东能为项目带来什么匹配的资源。资源!资源!资源!重要的事说三遍!记住没?各位!没记住?打屁屁!
那什么是“三通过”?也就是说项目达到三个条件后,才能算项目通过众筹前期的测试。
第一:时间足够长。用一个字来形容“养”。杨众筹不断强调,众筹项目要“养”。前期的筹备工作一定要充分,要多往坏处想,别老想着好处,这样才能调低股东的期望值,大家带着轻松的心态做众筹。那有人问,时间足够长,多长才算长呀?就像“永远到底有多远”?具体项目具体分析。发起人要掌握一定的火候和节奏。时间太短,火候不够;时间太长,前面的种子股东等不及,容易纷纷流失。
第二:选人足够严。中国式众筹对选股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标准,不是谁都可以参与,不是给钱就要。要低调进行,在熟人圈中选择,不要大张旗鼓。举个不恰当的形象比喻“鬼子悄悄进村”。头一批发起人5-10人,至少是牵头人认识5年以上的朋友,知根知底才行。选人还有哪些标准或参考因素呀?三大标准:人品、价值观和信誉。人品是第一位的,如果人品不好,口碑自然不好,对组织和项目有巨大的破坏力,我们坚决不能要!价值观是第二位,做众筹,我们要选择一批价值观相同、志同道合的人。就是这些股东对项目的初心很重要。如果他参加众筹一切以赚钱为目的,心态非常功利,那么这种人我们也不能选。天天算计,会把你折腾得身心疲惫。第三位就是信誉。做众筹一定要讲规则。中国人大多数人缺乏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过去很多企业家发财,那都是钻政策的漏洞和空子,甚至不少企业家的财富是有原罪的。中国式众筹强调要讲规则,按规则办事,大家就轻松,跟没有规则的人打交道是非常累的,不按套路出牌。因此,重视信誉的人,规则意识一定不会差。这是我们讲的“选人足够严”。用一个字概括“磨”。就是项目不断打磨,候选股东之间要不断磨合。
第三:筹钱足够多。很多众筹项目为什么很快就失败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筹钱不够多。这里来探讨两个问题。一个是门槛的问题,一个是总融资额的问题。门槛很重要。一股多少钱合适?要看具体项目和具体城市。比如1898咖啡馆,首批股东每人3万,第二批每人5万。但金融客咖啡呢?起点就是一股50万。这里有个技巧,门槛低了,股东不会重视,无所谓,钱太少嘛,忽略不计。门槛高了,项目筹备周期会拉长,同时也容易把一些候选股东挡在门外。到底多少钱合适?项目初期5-10个发起人要充分酝酿沟通,合理确定。关于融资总额到底要多少?我们建议:要筹够运营成本的5倍以上,这样才能保证至少3年不倒闭。当然运营成本多少,是要靠计算的。用一个概括,那就是“算”。
以上就是我要讲的中国式众筹总体方法策略。我们来回顾一下。一慢、二看、三通过。项目一定宜慢不宜快,慢慢打磨,慢工出细活。二看:看项目是否靠谱、看股东是否匹配。时间足够长、选人足够严、筹钱足够多三个条件具备后方能通过。三个字“养、磨、算”。各位,是不是很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