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
[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之一。
小说讲述了一位拥有一个八岁儿子的母亲、漂亮的贵妇人安娜因为追求爱情而让自己陷入痛苦不堪的境地,她善良、美丽、自然、温柔、充满生气,却无奈受困于民族宗教与伦理道德之中,痛苦万分,最终在患得患失、自我怀疑中选择了卧轨自杀。
全书通过安娜一家以及与之有着联系的其他家族的生活发展描写,简单地包括了爱情、婚姻、经济、事业等领域在当时俄国社会封建贵族秩序的影响下的发展,通过一个个事实来强烈地抨击旧时代秩序,无声且有力,同时也精彩地描绘出了在俄国新旧社会交替时所发生的社会现状,——希望就在绝望的夹缝中重生。
第四部(1)卡列宁找律师询问离婚事项,奥勃朗斯基安排聚会,列文吉娣重聚,彼此敞开心扉
卡列宁夫妇仍旧住在同一座房子里,天天见面,但彼此完全像陌生人,这都是为了保全卡列宁的名誉,不过卡列宁也知道妻子安娜和她的情人也一直都在换着地方私会,这样的局面,让这三个人都很痛苦。
卡列宁终日忙着自己的事物,而伏伦斯基也升官成了接待亲王的典礼官,升了上校,只有安娜时时沉迷在自己的罪恶里,抑郁寡欢。有一日,安娜传纸条告诉伏伦斯基自己病了,两人约好了等卡列宁不在家里到家里约会,这年头情人之间的约会越来越猖狂了。
伏伦斯基为哄安娜开心,分享了许多趣事,安娜确实病了,身体和精神都大不如前,伏伦斯基不明白,既然卡列宁知道一切,为何不约他决斗,而且安娜的肚子也越来越大了,她甚至都梦见自己难产而亡了,为什么卡列宁就不能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松口放她走呢?太累了,这种局面真的太累了。
卡列宁也发现了伏伦斯基来见自己的妻子,但他什么都没问,美其名曰“我不需要追究一个女人想看她情人的原因。”夫妇俩都在互泼脏水,谁也瞧不起谁,但安娜真的快要生了。
卡列宁第一次找律师了解离婚事项,毕竟安娜肚子里的是个“野种”,他的人格收到的侮辱已经不能忍受了,这是最下贱的通奸罪,他要为自己的名誉而战。
许久未出现的奥勃朗斯基此时此刻终于把一家子接到了莫斯科,他并不清楚卡列宁夫妇(妹妹和妹夫)现在的状况,还很殷勤地对着卡列宁打招呼,甚至安排了聚会,卡列宁虽然并不想参加,但一起参加的许多人都是熟人和有名望的人,他也不好拒绝。
值得让人高兴的事,列文和吉娣同时出现在了奥勃朗斯基安排的聚会上,贵族高官们都在互相招呼聊天,大谈特谈义务、权利、金钱、荣誉等,只有列文和吉娣没有参加这场谈话。很显然,这是奥勃朗斯基的妻子、吉娣的姐姐陶丽安排的局面。
关于列文的事,吉娣已经跟姐姐陶丽吵过很多次,她认为俩人是不可能的,可是见面的这一刻,彼此之间的那种情愫还没有消失,此时此刻,列文与吉娣之间的交流更像是一种神秘的交流,这种交流使他们越来越接近,他们用手指沾着茶水,在桌子上倾诉着彼此的情意,过去的那些痛苦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了。
聚会上大家在谈论某人为了妻子和妻子的情人决斗的事,卡列宁不以为然,陶丽借机接近卡列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服卡列宁与安娜和好,因为陶丽实在没有办法相信曾经劝和自己与出轨丈夫的温柔的安娜居然会给卡列宁戴绿帽,但那是安娜亲口向丈夫承认的事实啊,卡列宁瞬间就成了被妻子戴绿帽的可怜男子,痛责安娜的罪恶,陶丽告诉卡列宁,饶恕安娜,什么都行,但绝对不能与安娜离婚,否则他会把安娜的人生毁灭掉的。但卡列宁只是冷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