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介绍及分析
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名字叫做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同父异母的弟弟。等到魏安釐王一继位,便被封为信陵君。
信陵君为人仁厚,谦逊有礼,并且非常的尊重和重视人才,从来没有怠慢过这些人才。这也就导致了,他手下的人才越来越多。如原文所述: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本读者觉得,诸侯国因此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还是有些言过其词的。本读者妄自揣度,应该是魏国人,为了彰显信陵君的名声,故意夸大的。
毕竟从当时战国的局势来看,当时能够痛扁魏国的,也就秦赵两国,其他国家根本讨不到便宜。而当时的秦国先是秦昭王在摒弃外戚魏冉和宣太后,后面又和赵国打仗,没有经历攻打魏国。齐国经过五国伐齐已经元气大伤,燕韩两国弱小,楚国经过秦国前期的打压才稍微喘过来气,就算打也是强打。
当然信陵君除了这些优点之外,也有一些缺点,像有时候会意气用事,不知道避嫌。这些从信陵君贸然打算带两百车门客去救赵国可以看出他的意气用事。从他跟魏王下棋,在魏王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告诉魏王烽烟是赵王在打猎可以看出他的不辟嫌,结果导致魏王不太敢重用他。
二.历史介绍
从书中来看,信陵君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魏国礼贤下士,第二个阶段是离魏去赵,第三阶段是归魏以后被重用,第四个阶段是仕途受阻最终喝酒喝死了。而关于信陵君的故事,主要有下面几个。
(一)赵王狩猎还是伐魏
话说信陵君在一次跟魏王下棋的时候,突然赵国边境传来烽火狼烟。魏王一看吓了一跳,心想糟糕了,这赵国是要打我了啊,顿时就有点惊慌失措。
信陵君一看,非常的淡定,他缓缓说道,大王你别紧张,这只是赵王在打猎罢了,不是什么打仗哈。
魏王一听还有点不相信,结果经过确认之后,还真是这样。魏王就很奇怪,为啥信陵君会知道那,于是便问信陵君。
信陵君说,我的门客有在赵国做生意的,是告诉我的,想来也就是密探。
魏王一听,心想,咋,你这手段有点多啊,竟然在我之前知道这些国家大事,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别那天把我给坑喽。于是便开始,防着信陵君,不重用他。
想来信陵君也没意识道,自己的一个小举动,竟然会造成如此不好的后果。
(二)礼遇候赢
不过关于信陵君的礼贤下士,当真是无人能及。信陵君听说魏国国都大梁有个看城门的老人,叫做候赢,他都七十多岁了,但是却非常的有才能。
在私下拜访了几次之后,候赢都不愿出山。于是在一次大摆宴席的时候,亲自驾着马车去请候赢。而候赢却故意摆起普来了,迟迟不肯出来,信陵君则恭敬的等在道路两边,候赢一出来,信陵君并没有一点怒气,反而对他更加恭敬。
此时信陵君的府上已经很多客人在等着信陵君开席那。信陵君带着候赢回来,便将自己的上座让给了候赢,候赢竟然让都没让直接就坐下了。大家一看,哟,这是谁啊,一个糟老头子,怎么如此的无礼,不过都觉得信陵君真的非常尊重人才。
当宴席马上开始的时候,候赢开口说,我那有一个屠夫朋友朱亥,他也很有才能,要不也把他请过来吧。信陵君一听,呀,没听说他呢,不过既然你开口了,我便跟你一起去请他来吧。
于是便又驾着车去请朱亥,这候赢想来也真是挺无礼的,还跟朱亥聊了半天才出来。而此时信陵君的家里都等着他回去开席那,于是便都怨恨候赢太无礼了。
信陵君回家之后,还是让候赢坐在上座上,并跟大家引见他。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信陵君喝的很开心,毕竟又招揽了一个人才。
等到信陵君给候赢贺寿的时候,候赢说出了实话,他说:“你那不要觉得今天是我失礼了!其实我是故意这么做的,因为我知道你是个礼贤下士的君子,你对我做的事情我很感动,于是便想帮你小扬名立万。才借这个机会来折腾一下,我故意在家里和朱亥家磨蹭,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你是如何礼贤下士的!这样一来你的好名声就出去了,另外我的哪个朋友朱亥,真的是个人才不过大家都不知道。我先把他介绍给你,早晚有一天你会用到他的。”
信陵君一听,吆,这个候赢还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才,看来我是拾到宝贝了,于是便让他做了自己最尊贵的门客。
(三)窃符救赵
有时候,事情说来就来,快到你都反应不过来,对于信陵君也是一样。在秦赵长平之战以后,秦国再次派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扛不住了,便来找魏王和公子求救。
魏王刚开始便打算出兵救赵,于是便派晋鄙带领十万大军去救援。结果秦王知道了,便修书一封给这些打算出兵救赵的国家,吓唬他们说,你们要是谁去帮忙,我收拾完赵国之后,便第一个收拾他。魏王一看,便怂了,心想打不过那,还是别淌这浑水了,于是便让晋鄙按兵不动。
赵国一看急了,赶紧托私人关系找到信陵君,当时赵国的平原君也是信陵君的姐夫。平原君对信陵君说:“小舅子啊!你看现在赵国都要被灭了,你也不过来帮忙,赵国一灭的话,我们都没有好下场,当然也包括你姐姐在内。就算你不心疼我,难道也不心疼你姐姐吗?”
信陵君一看,赵国当真是挺不住了,不管与共于私,我都得帮忙那。但是苦于自己说了不算,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好把自己家的门客,下人等一块收集起来,凑了两百多车人,去赵国尽些绵薄之力。
在去之前,信陵君找到了候赢,给他说了这事。候赢一听,的咧,得劝劝那,但是怕劝不进去,便故意对信陵君说:“好吧!我知道了,那公子你多保重!”
信陵君当时就有些不爽,不过没有发做,等他走出去城好远距离,越想越觉得不对,合计:“我待他候赢这么好,全世界人都知道,他怎么能如此寡恩那。”
转头想了想,觉得不对,候赢不是这种忘恩负义的人,肯定有什么事情没说,于是便驾着车再次回到了候赢的家里。
候赢一看信陵君回来了,知道他已经冷静了,于是便对他说:“我说公子那,你这么去,没啥用啊!不到帮不了赵国的忙,还的把自己搭进去啊!我给你出个主意吧,我记得你曾经帮过魏王的宠妃,她一直想报答你,却找不到机会。你那,得求她!多给她点金子,让她帮你把带兵的虎符偷来,这样你带着虎符去把那十万大军搞定,不就可以了吗?”
信陵君一听,心想这主意不错,于是便按照候赢说的做了,结果还真就成了。
在信陵君再次向候赢辞行的时候,候赢又跟信陵君说:“公子,你得有个万全之策,防止到时候晋鄙不听你的。这样吧,你把朱亥叫着,他是个大力士,晋鄙不听的话,你让朱亥一下砸死他。”
信陵君一听,嚎啕大哭,他说:“晋鄙是良将,却要无缘无故死掉,我真是对不起他啊!”
信陵君于是去找朱亥帮忙,朱亥一听,立马答应了,他说:“当时我不愿跟随公子,是觉得帮不了啥忙。现在你需要我帮忙,我当然义不容辞了。”
信陵君一听,心想,吆,这两个人可真是知恩图报的人那,于是超带着朱亥去了。
候赢这次送信陵君,送到城门外,对他说:“感谢公子的知遇之恩,我年龄大了,不去给你添麻烦了!我那,也没有别的可以报答你的了,只能等你去赵国之后,自杀来报答你的恩惠!”
信陵君也没当回事,就走了,结果等他到了赵国之后,听说候赢真的就自杀报恩了。
读到此处,本读者觉得,交友要交候赢这种人,选老板要选信陵君。候赢聪明、贤能,知道感恩,一心一意为了信陵君着想。信陵君也是真的真心待他,给了他很多恩惠。想来,这才有了他们两个人的主客之佳话。
(四)去赵返魏
信陵君帮赵国解了邯郸之围之后,因为自知理亏,又害怕魏王责罚,便就留在了赵国。
在赵国信陵君也没忘记礼贤下士,他徒步去拜候了,早就听说的很贤能的毛公和薛公。因为他两个人的地位低下,还让平原君取笑了一番。信陵君知道之后,差点跟平原君绝交,他觉得平原君不是真正的礼贤下士。平原君最后给他赔礼道歉才算完事,结果这件事却让平原君的很多门客转投到信陵君门下,因为这些门客觉得信陵君更能善待有才能的人。
后来,魏国还是被秦国给打了,并且总吃败仗,魏王他们觉得是信陵君不在魏国的原因。于是便想着把信陵君迎回来,信陵君其实也想回来,只是心里有愧,又怕被责罚,便拒绝见魏国使者。毛公和薛公知道后,对信陵君说:“公子,你糊涂啊!魏国才是你的根啊!别人尊重你,是因为你背后有个魏国啊,你怎么能不回去那!”
信陵君一听,合计,对噢!怎么脑袋被门挤了!于是赶紧往魏国赶,等见了魏王之后,两个人抱头痛哭。
(五)带兵拒秦
魏王一看信陵君回来了,赶紧重用了信陵君,让他带兵打仗。信陵君也却是有两把刷子,在其他国家的帮助下,很快便把秦军打回了函谷关。而信陵君的名声也变得很响亮。如文中所述:
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国一看,这个信陵君还是有这本事的,得想办法收拾他啊!于是便使用反间计,他们花大价钱给让魏国的小人,给魏王不停的说信陵君的坏话,魏王最终还是选择不相信信陵君,让别人代替了信陵君做大将军。
(六)郁郁而终
信陵君知道是因为别人的谗言导致魏王疏远自己,心里非常不爽,心想:“我只是一心想为魏国多做点事情,根本就不贪图什么魏王。倘若我真的想做魏王,就以我的影响力早就做上那个位置了。你作为我的哥哥,怎么就看不明白那!”
于是信陵君,便心灰意冷,不再上朝,也不理国事了。一天到晚,不是喝酒,就是玩女人,结果天天只会喝酒、享乐,就这样过了四年,竟然喝酒喝死了,想来也真是悲哀。
三.灰子感悟
信陵君天生具有领导者的才能,他独具慧眼并且礼贤下士,眼界宽阔还能听进别人的劝谏。能够带兵打仗,还跟诸侯各国的关系非常的好。
但是他却没有被选中做魏王,这个着实有些可惜。不过更可惜的是,因为信陵君如此多的优点,导致魏王不敢放手重用与他。
而信陵君因为太过注重名声,也不会夺取魏王的位置。这虽然成全了信陵君的忠义之名,却也最终导致了自己徒有奇才,不得施展,最后只能郁郁而终,想来真是悲哀!
倘若信陵君心狠一点,做了魏王,虽然少了忠义之名,但是却会多出来一位贤君。想来他如果领五国之兵,拒秦、抗秦,特别在长平之战时,能够联赵抗秦,战国局势或许会改变,想来秦后面是否能统一都是未知数。
不过历史终归是历史,过去的总是回不来,本读者这里只能感叹,信陵君一生坦荡,忠义两全,并最终留名青史。
(灰子,作于二零一八年一月十一日。)
《史记》之战国四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