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笠无敌
事实果真如此吗?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作为一个两岁女宝的妈妈,作为一个努力从农村融入城市的新时代女性,我想说:老人的审美或许没年轻人那么潮,但这并不是最主要原因,所处的大环境有别才是关键。
我的老家在一个镇上,它和许多密密麻麻的村庄一样,贪婪地感受着网络时代的便捷,享受着社会飞速进步。虽然如此,和城市相比,它发展的速度仍然有待提高,仍然存在很多空白。这些空白对成年人而言,也许影响不大,对孩子们来说,却影响甚远。
这是我带着安安回姥姥家过的第三个夏天了。每次刚回来,都需要几天时间适应环境。不仅安安,连我也是。
习惯了水龙头一开“哗哗哗”洗碗洗澡的生活,面对每天要定时接井水、烧水、端水还有些不便;在城市,不管什么天气,出门坐公交或叫车都挺方便,回到家里却要卡着点等公交车,半小时一小时来一趟,雨天就停运了;书店、游乐场在乡村更是没有——大概也是需求量不多吧。我和安安能玩的除了健身器材,就是镇中心幼儿园的滑梯了,那还得必须经过看门大妈的同意才可进入。
回来的这几天,天气凉爽,安安已从天天洗澡缩至两天一洗;顿顿刷牙改为两天一刷。其实,我心里也明白,人到了某个环境中很容易被影响,不仅不为自己督促失责内疚,反而自我安慰:“村里的大部分小孩儿还不刷牙呢!”典型的五十步笑百步。而且,乡村的小小孩大都穿着开裆裤走天下。
如果你觉得不刷牙、露屁股之类的不值大惊小怪,那么日日提倡的亲子阅读呢?在乡村基本很少见,就连偶尔的讲故事都少之又少。
安安有一个表姐叫思思,六七岁的样子。她看到我给安安讲故事,好奇地凑过来听。我问她:你爸爸妈妈给你讲故事吗?她摇摇头:不讲。眼神里还有些失落。是她的爸爸妈妈不爱她吗?当然不是,她在家里想要什么要什么,吃的穿的玩的一应俱全。可在读书上面,大人却很少花心思。不信你瞧,我曾经送思思的两本绘本,被随意地扔在高高的柜顶,落满了灰。
人们常用“眼界宽”来形容一个人的格局。见得多、看得多才能想法多,“见多识广”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曾经的我吧,就是少见多怪的那种人。上高中前,我去县城的次数少得可怜。红绿灯、商场这些都是新鲜玩意儿。到读大学时,在省城火车站才战战兢兢地迈着小步子学习上电梯。第一次坐出租车不知道怎么开门下车……现在看看,这些犹如一碟小菜,可因为小时候没见过,没接触过,自然就非常陌生,拘谨。
我切身感受过从农村走进城市的窘迫——那种窘迫会随着我进入城市的年限而减少,但并不会彻底消失。尽量让农村的孩子缩短与城市孩子的距离,缩短他们之间的心理差距才是我们家长最应该重视的。
我相信,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若干年后农村会像城市一样,高楼拔地而起,下水道村村通,各种前沿领域也一一入驻。但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们最不该耽误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尤其是农村的家长。
还好,一部分年轻的爸爸妈妈已经亲力亲为了。端午节我们去上海玩时,就见到说着各种方言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旅游。老公意味深长地说:“大人都是这样,只要条件允许,绝大多数都愿意带孩子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是的。
在我们小镇上,有一些家长宁愿在县城租房子,也希望子女能在更优质的学校读书;也有些条件暂时不允许的,也会为孩子选择兴趣班,周末不辞辛劳带着孩子往返于家与县城之间。
而且,越来越多有商业头脑的人士看中“孩子”这块吸金石,把精力投入上面。这次回家,我最不愿意给安安中断的就是读书讲故事。出发之前,我在网上搜寻县城有没有绘本馆,果然找到一家,回来后发现而且不止一家。它们都设在幼儿园或学校附近,舞蹈、绘画、音乐、外语等等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也层出不穷。
如今,80后90后已然成为父母队伍的主力军,我们这一代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还很可以。不论你在城市还是农村,只要愿意在子女的成长路上付出心力,缩短的并不仅仅是小镇与县城15千米的距离,更能缩短城乡差异带来的起点不一,让孩子们在相对一致的起跑线上描绘人生。
纵然城乡有差异,也不应成为我们忽视孩子成长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对子女的爱,没有差异。
带着孩子一起奔跑,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