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更的第127天,听了无戒老师年度课程的第17课,主题是:从选题到完成一部小说的方法。
这里的小说指的是长篇小说。
在一般的认知当中,长篇小说是最难写的。因为,相对短篇小说来说,长篇小说篇幅更长、体量更大、人物较多、时间跨度更长。所以一般的写作者一听要写长篇小说就望而却步。
对于我来说,不要说写小说了,就算是写这样一篇关于如何写长篇小说的课程心得,也是比较困难的。
但当听完课后,我发现学习写小说的方法,不止对于写小说的作者有益,对于其他文体的写作,包括做任何事,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这大概就是知识的迁移作用吧。
1.要想做成事,先破心理关
我们常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时候,这个“有心”可以理解为信心。这个信心不一定是我要把事情做成到一个惊天动地的地步,首先是相信要做好一件事,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
比如,我们一听到写小说,大部分人就会觉得那是作家的事。但我们不会去想:是成为了作家后去写小说,还是因为写了小说而成为了作家?
当我们回顾很多功成名就的大作家的成长历程就会看到,他们并不是天生下来就是作家,而是因为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自己的故事或者别人的故事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变成了小说,感动了读者,于是继续写作,所以才成了作家。
当他们写下第一个故事时,当他们写下第一段文字时,当他们写出人生中第一部小说时,他们一定不会去想,写小说好难啊。或者,就算这个过程不容易,他们不会因为小说写起来不容易而放弃。因为,比起成为小说家、作家,不让他们表达更加难受。
很多时候,因为没有做过,所以我们害怕、恐惧。我们在害怕和恐惧什么呢?大概是害怕写不下去,害怕写出来没人看,害怕写得烂被人嫌弃和嘲笑吧。
想写,但因为害怕却一直不敢写,就会让害怕消失吗?好像,并不会。
所以,无戒老师一直鼓励大家,写小说并不难,真正困难的事情是:我们觉得难。
2.不害怕“烂”,才有机会“赞”
而说到害怕写得烂,于是就不写,恐怕也是很多人的通病。不仅仅是在写作上,在人生的很多事情上,我们都在害怕、焦虑、恐惧。而这种害怕、焦虑、恐惧的背后,往往是比较心、得失心作祟。
社会快节奏的发展,日益激烈的竞争,让我们每个人都越来越焦虑。不敢出错,不敢失败。好像错了、败了就会跌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我们只是随着人流没头没脑地向前冲,却不知道在冲些什么。大家都在做,那我也要做。大家都在学,那我也要学。大家都在写作,那我也要写作。
虽然不知道跑起来干嘛,也不知道要跑向何方,但周围的人都在跑,我难道不跑吗?
我们不会去想这件事是不是我真心喜欢、真心想做的。就算是真心喜欢、真心想做的,我们又害怕在做的过程中遭遇失败,那就更加丢脸。
就在这样患得患失、计算权衡之中,我们浪费了大把时间。把时间都花在了看人家干什么、学什么上,把精力都花在了和他人比较上。而没有在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扎扎实实地深耕。
写一写,觉得写得不咋地,没人看,甚至有人泼冷水,于是就不写了。就像无戒老师在课上说的,写小说的时候,不要太关注别人的评价,先写出来。在刚起步的道路上,太多意见只会令自己迷茫、不知所措,甚至干脆不写了。
再天才的大师,也离不开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允许自己一开始很烂,只有烂过,并从烂中总结、成长,这写很烂的开始才能成为日后成功开花、结果的肥料、养分。
一开始,写就好了,要降低写作的预期,专注地表达,专注地把文章、故事、小说写出来。
过程不能跳过,没有一篇篇烂文章打底,写出好故事的机会也近乎为零。
3.不纠结完美,先完成再说
香港演员佘诗曼可以说拥有优秀演技的代表。但在她刚入行时,也经历过被导演、制片嫌弃的新人时期。而硬着头皮在一次次NG的过程中不断磨练演技的佘诗曼,终于成长为一姐、一线演员,演技早已获得大家的肯定。
既然选择做一件事,或者说一件事已然摆在面前,去做,是唯一的选择。
无戒老师在课程中说,从熟悉的写起,一个字一个字写,先完成一章,再完成一部,不管写得好不好,先写完再说。写完,再来看好坏,听取批评、总结经验,期待下一次写得更好。
一写就能写出《红楼梦》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著的曹雪芹毕竟只有一个。大部分的人都是需要踏踏实实从低到高、从烂到完美,一点点历练、成长的。
完美主义不是不好,我们要追求的不是一部作品的完美无瑕,而是我们能够持续地写作、持续地创作、持续地精进、持续地成长。
记得电视剧《再创世纪》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天才发明家程凯为了研发出完美的产品不断改进产品,迟迟不肯推出产品。而投资赞助他的企业家却认为,不能希望产品一推出就完美无瑕,产品需要在市场的检验中不断更新迭代,而不是在实验室里达到完美无缺的地步。没有不是最完美的第一代产品,人们又怎么会知道第二代产品的好呢?
诚然,投资者有经济利益的考量,但从成长的角度来看,迭代的概念,不无道理。
一味地追求完美,很可能导致干脆放弃不做。而这恰恰才是最可惜的。
也许我们写的文章不是最完美的,结构可能不够严谨、论据也许不够扎实、语句可能不够优美,但也许其中的观点够特别,里面的一句话可能直指人心,一个例子可能很有启发性,这也许就足够了。
只要是在当下的这个时间段里,用心去做了,用目前能拿出的最饱满的热情、最认真的态度去做了,便已没有遗憾。相反,因为害怕不完美,而没有形成完整的创作,没有把事情做出来,可能才是最遗憾的。
所谓的完美,恰恰是无数个不完美的瞬间的累积。
同时,无戒老师也不断强调:要坚持日更。这里的日更指的是在长篇小说写作中,每天都要写,一点一点把小说写下去,不怕写得不好,就怕不日复一日地写。因为一旦断掉,就很难再接上。
这点我也是深有体会。作为一个喜欢画画的人,一旦画了就要一鼓作气画完,哪怕今天没画完,明天也要接着画。
在我的绘画本里,有好几幅临摹的画,只画了铅笔线描,没有完成上色的部分,都是因为在画了一半的时候,因为各种事情打断之后,没有在第二天及时接着画。
拖着拖着,就变成了之后线描的半成品。
而那些完成了的画,要么就是一气呵成的,要么就是在中断后及时续上的。
所以,我认为,无论好坏,一个作品的完成度,对于创作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完成了,就是作品。没完成,不管已经完成的部分多么完美,都是一个半成品。而我们的成长进步的信心来源于一件件完整的作品,而不是一个个有可能“完美”的半成品。
所以,如果想写,就去写吧。如果想写小说,就大胆地去写吧。如果想创作,就尽情地大胆地去创作吧。
想得再完美,都不如做得美!
无戒学堂日更第12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