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发现/解决问题
——冰山理论模型的几种运用
在管理实践中,常常会要求我们能够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尤其是一些复杂的问题,亟须这种能力,如何培养和培育这种能力呢?冰山理论和素质冰山模型给了我们巨大的启发,现做一个交流。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素质冰山模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招聘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对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而应从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个人品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如果没有良好的求职动机、品质、价值观等相关素质的支撑,能力越强、知识越全面,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会越大。根据冰山模型,素质可以概括为以下7个层级:
素质层级定义内容
技能指一个人能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所具备的能力。如: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学习能力等
知识指一个人对某特定领域的了解。如:管理知识、财务知识、文学知识等
角色定位指一个人对职业的预期,即一个人想要做些什么事情。如:管理者、领导者、专家、教师
价值观指一个人对事物是非、重要性、必要性等的价值取向。如:合作精神、献身精神
自我认知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如:自信心、乐观精神
品质指一个人持续而稳定的行为特性。如:正直、诚实、责任心
动机指在一个人内在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驱动、引导和决定个人行动。如:成就需求、人际交往需求
延伸一下,在培训和学习中,我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其实是可以衡量的。对知识的掌握的标准是“有效提取”,它的考察方法是——考试,答辩等;知识的学习,可以用下面五种方法:1、左右脑记忆法;2、多线索记忆法;3、分类记忆法;4、精加工记忆法;5、重复记忆法。其中我们运用比较多的是“重复记忆法”,从小被逼着死记硬背。
技能是程序性的知识,是一套步骤和流程。掌握技能的标志是“潜意识反应”,是不用任何准备,自动就能发生的,譬如游泳技能、骑自行车技能。学习和培养这种能力,也是有方法的:“观察模仿、分解练习、完整试做、反馈纠正、反复练习”,所以培训的方法就是:“我做你看、我带你做、你做我看”、“经典Toyota 产业经验五部法:告知、示范、试做、纠正、练习”和传统的师徒制。检验方法很简单:技能测试。
现阶段人力资源部推行的“知识/技能萃取”项目和“知识/技能培训”项目,就是正反两个逻辑的同一件事。
冰山理论和冰山模型,在生活、管理、工作中可以无限迁移,可以无限拓展。给我们展示了表象,分析了内部。下面就给大家展示几种运用:
人力资源部 高伟
2017年12月22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