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后有哪些收获?
1、找到突破自己性格瓶颈的切实方法
2、建构属于自己的人生核心计划以及实施方案
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程序员如何突破天性,建构自己?” 这里所说的天性其实就是性格。
性格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呢?首先,它是我们评价他人和自己的一个重要方式。比如说,我们会认为一个人善良、勇敢,也可能会认为他敏感、暴躁、容易生气。这些都是别人通过行为留给我们的心理印象。而对于我们自己,我们也会评价自己是内向或者外向,是坚强还是懦弱。其次,性格隐藏在我们每一个表情和每一个动作下面。性格对我们做一件事情的动机和态度,以及做事情的方式,都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
既然性格如此的重要,在此广播一条重要人生通知,请广大同学注意:
原因千万条,性格第一条,性格不突破,人生两行泪。
小问题:
问:现在阻碍自己成长的性格bug有那些?
答:内向、软弱、不善于表达,急躁等等......
造成这些人生阻碍性的bug底层源码就是性格,如何掌握性格的编码方式,让我们更好地掌握人生。
今天就和大家从如下三个部分分享如何突破固有的天性,建构自己的人生:
第一部分,为什么说我们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
第二部分,我们如何突破现有性格的约束?
第三部分,我们应该注重哪些性格特质?
第一部分:为什么说我们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
工作或者生活中一些人拒绝或者放弃一些事情的时候,我听到的最多的答案是:我的性格不适合,我不具备这样的潜力或者优势。
那让我们先来统一一下对性格的认识。
所谓的性格,就是在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比如:经常形容一个人:急性子、慢性子、内向、外向等
事实上,人在这种稳定的心理特点状态下,还会偶然表现出一些与他性格相反的特点。比如,急性子的人,会在有心事的时候变得沉默寡言。而慢性子的人,平时办事慢条斯理的,但是发起火来可能也会电闪雷鸣。(经常会听到慢性子一句话很形象的话语“不要把我惹急了”)之所以会这种现象,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每个人不仅有稳定的人格特质,还有自由特质。而自由特质,恰恰是我们可以改变性格的关键。
我们先来看看稳定特质和自由特质有什么不同。
稳定特质,其实也被称为内在性格,它是一个人自身比较稳定的性格特质。比如当我们在给自己的性格贴标签的时候,我们会认为自己属于外向或者内向,是不是比较敏感等等,这就是用稳定的人格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一般来说,它的形成主要来自遗传基因和社会因素。
当然,基因只是决定了你最初的性格倾向,但这个性格倾向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马上就会有第二个因素加入进来,那就是社会因素。一个人身处的文化环境,比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圈子等都属于社会因素。这些影响非常深远。
一个人的性格除了受到稳定特质的影响,还会受到自由特质的作用。
自由特质被称为我们的外在性格,就是我们为了一个特定的目标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质。这些自由特质,也就是和我们自己不太一样的性格,其实与我们的天性并不矛盾,因为自由特质来自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特有来源。那么你可能要问了,什么是特有来源呢?其实就是你做每件事的特有动机。通俗点说,就是你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的目标、抱负和个人计划,这些都会深深影响你的行为。比如说,本来内向的你,为了得到某个工作机会,硬是逼自己练习当众演讲,这就是你为了特定目标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因为每个人的目标、抱负、个人计划,都是独特的,所以叫它特有来源。
特有来源在生后中也随处可见,比如说,一个从小性格本来可能是偏向内向的人。因为职场的压力,可能会在长大成人后的一些场合能够侃侃而谈。而一位本来文静羞涩的姑娘,也可能会因为要在自己心中的男神面前表现而变得开朗大方。为什么人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的关键,就是因为自由特质会受到特有来源的影响,我们并不是完全由基因和环境塑造的,如果我们的个人动机和计划能让我们超越基因和环境的影响,我们就可以慢慢变成自己想要变成的样子。
基因和环境会塑造你的内在性格,但特有来源会驱动你做出一些特定的行为。这些行为不符合你的内在性格,但一样会被你身边的人看作你性格的一部分,成为你的外在性格。而这个外在性格,其实是你突破内在性格,发挥自身性格能动性的外在体现。
第二部分:我们如何突破现有性格的约束?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我们怎么做才能调控自己的性格特质呢,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第二部分,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自己的性格?
我们前面已经谈到了,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原因有三个:基因来源、社会来源、特定来源。其中基因来源和社会来源,会使得这个人的性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许多特定的情境下,真正迫使他做出行动的,其实是那个特有来源。而特有来源前面讲到了,就是一个人的目标、抱负和计划。想要更好地改变我们的性格,我们首先需要制定针对自己的个人计划。
大家可能会心底默默的说,个人计划不就是安排我们平时要做的事情吗?怎么可能帮助我们改变性格呢?其实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你会制定怎样的计划,你会如何实施这个计划,这一系列想法和行动,其实本身就反映了你的性格。而你执行计划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塑造自己性格的过程。比如:咋们之前是做java开发的,后来计划报一个班学习大数据的知识,这也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塑造自己的过程,让自己突破了之前的技能。
在这里大家可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别人的个人计划就能帮助他突破天性获得成功,而你不能?问题可能并不在于你有没有个人计划,而是制定个人计划也是个技术活儿。
下面我就来为你介绍一下,一个好的个人计划应该是怎样的。它必须符合你的性格,而又能突破你的性格。就像时下那句挺流行的话:要突破舒适区。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去分析我们的个人计划是否合理。
第一个维度,你要问问自己,这是你个人计划的真正发起者吗?这个问题主要是看你制定计划的自发性如何。因为有些个人计划,可能是环境和他人对你的要求,而你自己本身是抗拒的。比如你个人计划中出现了提升编程技能的这件事,这可能是公司对你的要求,如果你在很大程度上都不认同提升编程技能的必要性,那么计划执行起来就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记得上初中的时候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我现在才算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要我学,我要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
第二个维度,你的个人计划是更有意义还是更有可操作性?我们在做个人计划的时候,自己要先评估一下,完成度高不高、可操作性强不强。我们需要注重计划的实际性,而不是罗列出一堆遥不可及的目标。没有可操作性的计划,自然不是一个好计划。比如:现在是一个内向的程序员,计划一个月后自己成为一个超级演说家,这听着就很渺茫不切实际。需要一步步去塑造自己让计划有意义且有操作性。
第三个维度,个人计划跟其它正在推进的计划是否存在有效联系?我们需要把个人计划系统看成一个整体,在这个系统中,你的计划如果能和身边的人存在有效联系,实现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这个人可能是你伴侣、亲人,同事或者重要的合作伙伴。尽量多地与身边的人连接起来,促使环境的力量给你加持,这对一个好计划的完成也十分重要。
听完后假设,你可能已经是一个擅长制定计划的人,制定计划不是你最难的地方,如何持续地执行计划,才是你最大的难题。因为许多很好的计划,我们一开始做的时候都兴致勃勃,但不久就会疲软,渐渐失去动力。关于这一点,可以用三个解决方案,帮助你在动力不足的时候继续前进。第一个是重新认识个人计划中的核心计划。第二个是重新界定你的个人计划。第三个更重要,你可以重新调整自己的个人建构。
第一个方法,重新认识个人计划中的核心计划。前面我们说过,一个人的基因性格和社会性格所具备的惯性是非常大的,想要让一个强大的动机驱动你突破惯性,形成新的性格特质,那首先这个动机必须足够强大。能产生强大动机的个人计划,一定是你人生当中最重视的追求。而通向这些事物的个人计划,就是你人生道路的核心计划。
如何判断“核心计划”呢?看看你的个人计划中都包含什么内容,比如,我要变成技术大牛,我要变得有钱,我要去世界各地旅游。很显然,在这三个个人计划中,技术大牛决定了其他两个计划的可能性,那么具有决定性的个人计划“变成技术大牛”就是“核心计划”。
需要注意,这里的核心计划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而是你追求自我价值的核心部分。有时候我们感到疲软,就是我们对自己核心计划的感知变弱了,以至于好像没那么想要完成这个计划了。 比如:现在很多开发人员工作几年后就感到迷茫,已经不清楚当时的初心完全当了一个编码的机器,看不清未来的方向。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唤起自己对核心计划的渴望和追求。
但即便是核心计划,不断被唤起之后,也可能后劲不足,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难免疲惫。没关系,还有第二个方法,你可以重新界定个人计划,看到新的积极的结果。换句话说,就是采取一些新的视角来看待你正在做的事。
比如项目经理告诉A组成员写代码的好处以及未来的愿景,B组没有说任何的好处和愿景,最后发现A组的成员成长都很快,而B组的成员还是原地没动。这就是重新提供视角,刺激你执行计划的驱动力。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认为,这不就是一种“忽悠”吗?好,如果第二个办法你实在觉得不太管用,那我们还有第三个方法,但这个方法就没前两个那么容易了。作者提到的这第三个方法,就是要求你改变评估个人计划的个人建构。
我们先来为你解释一下什么是个人建构。个人建构其实是个心理学术语,你可以把它简单地理解为“我用来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标准和方式”。比如聪明或者不聪明,幸福或者不幸福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有了个人建构之后,我们每天都会根据自己接收到的信息做出判断,每个人都像一名科学家,会主动检验并修正生活中关于人、事物以及事件的假设。总的来说,我们对其他人的性格印象,就是来源于自己的个人建构,而且这个个人建构是动态的、复杂的以及可以被修改的。
那么为什么个人计划执行不下去就要改个人建构呢?比如咋们工作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更加擅长沟通,所以就会看到不同的职业路线,技术经理或者项目经理 。而这种个人建构,就时时刻刻地体现在与外界互动的各种方式上。比如一些人去研究深层次的技术,而有的人去学习了PMP
个人建构在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有的人拥有少且核心的个人建构,有的人拥有多个核心的个人建构。如果你的个人计划里的个人建构系统很单一的时候,你所能做出的改变,也只不过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建构的两端来回改变,没有其他太多选择改变。但是如果你能丰富你的个人建构,你所看见的世界、你能完成的事业,将会大不一样。比如:10年后你身边的人有的成了CEO、CTO 而有的可能去创业换了行业等等。
好了,这就是我们的第二部分内容,想要改变自己的性格,就要制定和执行具有可操作性的个人计划。给大家分别讲解了制定计划的三个重要问题以及执行计划遇到困难的三个方法。
我们制定计划,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性格,目标肯定是为了让自己更容易获得成功和幸福。在接下来的第三部分里,我们就来说说哪些性格特质更容易让我们获得成功和幸福。
第三部分,我们应该注重哪些性格特质?
如今能更加科学地解释人格的,是“大五人格因素模型”。这个模型是人格心理学家把各种性格特质,反复归纳整合后发现的规律。这个模型认为,人的性格虽然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其实用五个维度就可以概括了。这五个维度分别是,尽责性、宜人性、神经质、开放性、外倾性。人格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身上这五大人格维度的强弱,对他的快乐、健康和成就,是有着不同的影响。
接下来我就为你细致地介绍一下,这五个不同维度与我们的成功、幸福之间有着什么样微妙的联系。你可以把这个模型当成一个工具,它能够帮你更好地认识自己,进而更准确地判断,该在哪些人格维度上做些努力,才能更好地掌控人生。
在五个人格维度当中,被研究得最多的维度是外倾性和神经质。
外倾性,你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人的外向程度。外倾性高的人呢,我们称为比较外向。外倾性低的人,我们称为比较内向。这里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你需要外部环境给你多大的刺激。比如说你在酒吧里和很多人在一起,你是觉得舒服还是不舒服?那么外向的人就喜欢这种人多的环境和人交流,而内向的人更喜欢一个人独处。
外倾性和成功、幸福之间的联系,现在许多学校鼓励孩子更加外向,而在职场上,很多公司也更欢迎外倾性高的员工。整个时代和社会似乎都在传递一个观点:外向的人会更加成功,更加在这个时代中游刃有余。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不能用单一的人格维度去给人是否能成功定性,这是行不通的。外倾性只是五个人格维度之一,是一个加分项,可以获取一些机会。我们没法抛开其他四个来单纯谈论外倾性。就比如:。。。。。
外倾性是一个比较中性的特质,同样受关注的神经质就比较负面了。神经质又叫情绪稳定性,它和幸福、成功之间的关系比较单一,是负面的。神经质程度高的人主观幸福感特别少,消极情绪总是比积极情绪多,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工作满意度也低,健康程度也往往不太好。这是因为神经质的核心,其实是对环境中的消极信号敏感程度。从人体的神经系统角度来讲,神经质高的人,说明这个人大脑中的海马体敏感性过高,总是容易疑神疑鬼。
当然,你可能觉得敏感、敏锐也可以是好事啊,艺术鉴赏力强的人不就需要敏锐吗?确实,但这其实是两种敏锐。艺术鉴赏力强的那种敏锐,不是生物性的敏锐,而是更倾向于认知上的敏锐,而神经质的敏锐,更多的是生理层面。事实上,在大五人格维度上,有一个维度,代表的就是一个人这方面的特质。这就是开放性。
开放性指的是接受新观点、新事物、新环境的倾向。开放的人往往对艺术和文化感兴趣,喜欢猎奇。在他们的头脑中,世界有更加复杂的理解角度和构建方式,而他们也热衷于探索这一份复杂。所以,开放性高的人,往往创造力往往也好。而相反,开放性低的人,会拒绝尝试新事物,安于惯例。那么如何测试一个人的开放性呢?其实有一个特别简单的办法。你可以回忆一下,自己会不会经常产生审美快感。就是你在听到某首音乐或者欣赏某个艺术品的时候,会不会产生一种后背汗毛倒竖的感觉。如果你经常有这种感觉,那你应该就是具有高度开放性的人。
艺术品审美还是比较小众的事情,和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还得数工作与生活。在工作与生活当中,大五人格维度里面的宜人性和尽责性就特别重要了。
宜人性这个特质,反映的是一个人讨人喜欢的程度。宜人性强的人,更能让周围的人感到愉快,他们有合作精神、同情心、乐于助人。相反,宜人性弱的人就很难相处,喜欢抬杠,不友好。所以在一般的社交场景下,宜人性强的人总是更胜一筹,容易给人留下好印象。但是呢,其实宜人这个特质在职场上,或者说世俗意义的成功这件事上,相关性反而很弱。研究表明,如果以薪酬为指标来衡量的话,那些在职场中特别讨人喜欢的人,通常都不太成功。这可能说明一个人是否讨人喜欢,和这个人的成功没有必然的关系,中等程度的宜人性才是最好的。
很多人认为获得职场晋升关键的,还是办事能力,这在大五人格因素模型中体现在尽责性这个维度。尽责性这个特质有点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责任心。高度负责的人有条理、讲秩序、认真、谨慎。相反,低度尽责的人就有可能散漫粗心、随意轻率,而且容易冲动。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尽责性是个特别好的特性,但心理学家丹尼尔·耐特尔就指出,高度尽责性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虽然尽责性强的人只会在可预测的、有秩序的环境中适应力很强,但是一进入不可预测的环境,就会变得很不适应。在这种环境中,反而是尽责性弱的人,能立刻从原来的秩序中跳脱出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很难说在工作中,究竟是宜人性重要些,还是尽责性重要些,可以知道的是,如果一个人同时兼备了较好的宜人性和较强的尽责性,以及加分项:外倾性、开放性。那无疑才是更好的。
这就是我们的第三部分内容,人的性格特质是不能简单地被划分为一两个类型的,每个人都具有五大人格维度,这五大维度对和我们的成功与幸福有着各种微妙的联系。
总结
首先,影响一个人性格的原因有很多,来源也很复杂。基因和环境会塑造你的内在性格,但特有来源会驱动你做出一些特定的行为。所以说,我们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
那如何才能改变性格呢?在第二部分,我们介绍了相应的方法。一个人想要突破天性去行事,重点是做好自己的个人计划,尤其要不断地去理解、体会、深入挖掘自己核心计划的意义,必要的时候,甚至需要调整自己性格的核心建构。
最后,我们说的是在突破天性的时候,应该关注哪些性格特质。在这一部分,我们介绍了大五人格因素模型。人的性格虽然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不外乎是在尽责性、宜人性、神经质、开放性和外倾性这五个维度上各有强弱。虽然人格特质基本是稳定的,但我们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要,暂时调整自己在某些维度上的表现。
当然,你可能会觉得要突破天性太累了,改变个人建构什么的好难啊,这真的不是在违背真实的自我,塑造一个假的自己吗?当然不是。其实,从各自的意义上来讲,基因、环境、动机,三种性格来源都是自然的,展示的都是属于你的真实性格。虽然顺从自己的基因和环境给你的性格特质,也可能带来满意的人生。但在如今的生活中,面对生活抛出的各种挑战,你可能会有需要调整自己方向的时候,你可能遇到需要做出违背自己一贯性格的行为。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况,只要你真的看重这件事,那你就应该勇敢地去行动,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更不要觉得这是在违背所谓的真我。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个追求梦想而不断突破天性的你,才是最真实的你。
可视化思维
收集者 薪火相传
开放心态
多维视角
你好啊?潭州的同学。
与听众的联系
故事思维: 笑点 痛点 泪点 百搭故事 清洗简单的背景
幽默:锦上添花 抖包袱
自嘲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攒库存(年度幽默十大段子) 百搭段子 随机应变
故事:
杀人的不是枪,也不是枪手?
芯片控制,改变自己的自由意志。杀人故事破案
重点+调整+执行
错误的配置资源:孩子教育的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