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阅读的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七章 透视一本书
第1个规则: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读者你有责任找出这个骨架。
第2个规则: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多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要清楚一本书“干什么”的主题。
第3个规则:将书中重要的篇章列举出来,说明他们如何按照顺序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架构。将一本好书比作一栋房子,每一部分都很有次序的,排列起来每个重要部分都要有一定的独立性。
一、结构与规则:叙述整本书的大意
举例: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一开始作者就写了一篇本书计划的声明来帮助读者。用几句话就将本书的重点说清楚了。
许多读者懒得花精神去找书中真正的意旨,其实主要读者愿意,看看作品中,第1部分和最后一部分或者中间的重要部分就能把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思想找到。本书作者提醒:一个优秀的作者一定会在书中整理出重点帮助读者去了解他的思想。其次我们读者也要小心,书上的重点摘要就当做是唯一的说明,因为每个作者的想法不一样,所以,我们应该用客观的标准来验证正确性和真实性。
二、驾驭复杂的内容: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
一个结构规则要求我们将一本书最重要的部分按照次序与关系列出来,就是说明清楚摘要会指出全书最重要的结构部分。为什么要分两个步骤呢?主要是方便掌握一个复杂的书籍,第2个规则是指导你注意整本书的整体性,第3个规则是强调一本书的复杂度。
依照第3个规则将内容大纲排列如下,一是,将全书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谈的是什么?第2部分谈的是什么?第3部分谈的是别的事,第4部分则是另外的观点,第5部分又是另一些事。二是, 第1个主要的部分又分为三个段落,第1段落为x,第2个段落为y,第3个段落为z。3是在第1部分的,第1段作者有4个重点,第1个重点是a,第2个重点是b,第3个重点是c,第4个重点是d等。依据这样的规则,你就可以做出一个草稿来,大概了解一本书的。
举例:一份大纲的建议写法:第一,前沿,声明宪法的目的;第二,第1条,关于政府立法部门的问题;第三,第2条关于政府行政部门的问题;第四第4条关于行政司法部门的问题;第五,第4条关于州政府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关系;第六,第五、六、七条关于宪法修订证案的问题,宪法有超越所有法律提供认可之地位,第七宪法修改案的前10条构成人权宣言第八,其他持续积累到今天的修正案。一本好的书经常有许多作者规划,是你一眼看不出来的表象,可能骗人,你一定要深入其中,才能发现真正的框架。
那真正的框架到底有多重要呢?就好比找到了全书的摘要重点和整体部分的各个部分,这样你对组织的意图才能真正的了解。只有通过多次练习,才能将书中重要部分列出纲要,这是有助于你掌握全书的重要摘要的。
三、阅读与写作的互惠技巧
读者应该发现书中隐藏的骨架。
一个作品应该有整体感,清楚明白,前后连贯,这是优秀写作的基本准则。论述性的书、传达知识的书,与文学作品戏剧小说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前者是独立的,后者却不能。如果一个人把一本小说已经读到够多,能掌握主题了,那他一定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而如果你读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或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你只要仔细阅读某一部分,就能够得到整体的概念,这种情况下,你就做不到规则三所说的了。
四、发现作者的意图
规则4: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的时候都是有一个或一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多个答案。本书作者强调一点不希望读者落入批评家,所认为的意图谬误,认为自己可以从作者所写的内容看透他的内心这一误区当中。
如何找出作者的问题,可以用简单的公式列出来:某件事存在吗?是怎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或为什么会有这件事情的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点及特征是什么?与其类似的事件,或不相同的事件关联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以上这些都是理论性的问题。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怎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用哪些行动?以怎样的顺序?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怎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在怎样的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好一些?以上这些问题是实用性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发现一本书想要解决的问题,在阅读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文学作品时,这些问题要稍作调整,但还是非常实用的。
五、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
前4个规则是有整体性,有同一目标的,能提供读者对一本书架构的认识,当你运用这4个原则来阅读一本书,你已经可以完成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了。你可以提的第1个问题是:整本书谈的是什么?
个人感悟:第7章小结: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四个规则:一是,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二是,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谈些什么;三是,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四是,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