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这三个字,在十大名茶里面,是最富诗意与生趣的。让人想起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充满画面感和明快的节奏,春意盎然。而它的画面感,直接给人联想其形状:汤色碧绿、卷曲如螺,一身绒毛。据说当时叫“吓煞人香”,是康熙皇帝给取的“碧螺春”。至于这说法是不是可信,就全在喝茶之人心里怎么想了。
好茶,一定要有个好环境。这种环境不一定千篇一律,但一定有其独到之处。碧螺春的产地在哪里?洞庭山。苏州太湖中的两个小岛。洞庭山不是山,而是岛,估计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太湖水面,湿润清新,洞庭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适合茶树生长。同时,洞庭茶果间种,所以碧螺春有花果香味。有必要交待一下,有个洞庭湖,湖中有山,叫君山。但此洞庭湖不产碧螺春,也产名茶,叫做君山银针。
碧螺春,精华在一个“春”字。要在早春时节(过了时节,就不能算碧螺春了),采摘细嫩的茶芽,由于茶叶太嫩,不合用机器,于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细嫩之故,手工之故,1斤干茶要采摘7万粒芽头,无论人工成本、技艺成本还是茶青成本,都是非常高昂的。据说,一斤好的碧螺春茶叶,成本就要上千元,茶好茶坏虽然不在价钱高低,但太廉价的东西,就要留心了。
碧螺春味淡,喜欢喝红茶或黑茶的茶客,或许会觉得没有茶味。但爱好、习惯之茶客,却会从淡淡茶味当中品尝出甘润悠长、恰如江南的淡雅多姿。
挑选碧螺春,一看绒毛,多而密者优。注意,小绒毛应该是白色的,所谓的白毫。如果是绿色的,就有染色嫌疑。二看条形,条索细紧,冲泡后迅速下沉。三看形态,是否细紧,卷曲呈螺。
好茶还要有正确的泡法。碧螺春的泡法比较特别:先冲水至七分满,再放茶叶。碧螺春茶细嫩,开水凉至80-90度为宜。当然,还有一种泡法:先投茶叶,再冲三分水醒茶,再注水至八分泡茶。另外,碧螺春虽好,但它是绿茶性寒,如果胃寒之人,不宜多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