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罢晚饭,我拨通了老妈的电话,参加每周例行的母子沟通会。一开始,只是无精打采地应和着,以为又会是猪肉涨价啊、西瓜不甜的家长里短。
可是,没想到哇,居然挖掘到一条价值百万的人生准则!
故事呢,是这个样子的。
【01】
老妈上周四去菜场买菜(又是买菜哈哈...),她正蹲在地上仔细地摘选豆角呢,突然后背被拍了一下,转身一看,是一张粉底精致的面容,看着有点熟悉。
“怎么着,小姐姐,不认识啦!!”
...
原来是老妈小时候最好的姐妹:张阿姨。俩人一块上学,一块就业,后来张阿姨辞职转行,慢慢地联系少了。
张阿姨非要请老妈吃个饭,说是几十年不见啦,必须得好好唠一唠。
...
老妈跟我说,这个张阿姨可真是不得了,现在自己开着一家装修公司,针对80、90这帮年轻人提供私人定制化家装,身价至少上百万...
你说说,当年一块走出农村的姐妹,这发家致富的机会,我咋就没抓住过呢!
【02】
老妈又津津有味地跟我讲小时候的故事,俩人经常一起到田里干农活。
有一次在田里割麦子,田地特别长,从这头一眼都看不到另一头。
老妈干活很踏实,头也不抬,只管专注地割麦子,一把一把地割,偶尔累了不想再干,就回头看看身后的成果,发现居然已经割了这么多,就又有信心地低下头,继续埋头苦干。
张阿姨则不一样,当累得不行了,她总是抬起头往前看,这一眼都看不到头,什么时候才能割完啊!?
同样是在田里割麦子,老妈习惯性地“往后看”,而张阿姨却是“向前看”。
不同的态度导致了后面人生的差距。
【03】
初中毕业后,俩人一起分配到公交公司,张阿姨干活效率高、又会说话,很受厂长和同事的喜欢。
有一年春节刚过,为了提高票务员的服务质量,厂里面派王经理带着张阿姨,一块去上海学习。
某一天,张阿姨正走在上海的街道上,由于第一次来大城市,到处都是没见过的新鲜玩意儿,她目不暇接地左看右看。
忽然,一阵“嗡嗡嗡嗡”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回头一看,天呐!这不是在香港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小汽车嘛!居然在身边亲眼见到啦!
这件小事儿深深地启发了张阿姨,她不禁多想下去:
小汽车居然就在身边见到了...
那等到3年以后呢?
如果小汽车也像公车一样,满大街地“跑”呢?
谁还会坐公交车哇...
从上海回来后,张阿姨果断地辞职,跑到一家汽车4S店当销售员。
5年以后,张阿姨成了业绩最好的销售员。
2000年过春节前,她们举家搬进了小洋楼,开上了小汽车。
【04】
正是因为去上海考察学习,才抓住了改变人生的机会。从此,张阿姨每年都要去大城市旅游、长见识。
2001年的夏天,趁着儿子放假,张阿姨带着一家老小再次到上海玩。
这一天,张阿姨正领着儿子逛街呢,儿子发现路口有一家冰激凌店,撒丫子就冲过去。
一个外国人刚好转过身,他一只手举着个小东西放在耳朵边,嘴里好像还说着话,另一只手拿着刚买的冰激凌,没想到一转身撞上了张阿姨的儿子,刚买的冰激凌掉到了孩子的衣服上。
洋叔叔赶紧把左手的小东西揣到兜里,双手合十,向张阿姨和儿子连连地道歉。张阿姨这也不会说英文呐,就一个劲儿地摇手表示没关系。
......
双方语言不通,也沟通不了哇,道歉之后外国人便走了。
张阿姨好像想起点什么事儿,又抬头去看走远的外国人,他用左手从裤兜里掏出来刚刚那个小东西,摁了几下,又举到耳朵边上。
张阿姨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大哥大”吗!脑袋里好像闪过一道光,她不禁多想到:
电影里见过的“大哥大”,居然就在身边见到了...
那等到3年以后呢?
如果电话也像衣服一样,人手一件呢?
从上海回来后,张阿姨果断地从4S店辞职,加盟了一个国外的手机品牌,在市中心开了一家手机店。
5年以后,手机变得像手表一样普及,张阿姨成了全市最大的渠道代理商。
【05】
张阿姨依旧保持着每年到大城市旅游的习惯,遇到什么新鲜事儿,都会这么想:
这玩意儿,等3年以后会是什么样?
两年前她又一次转行,开了现在的家装公司,专门定位刚成家的年轻小白领,提供私人定制的装修服务。
我妈直到退休,依然是一名勤勤恳恳的票务员...
挂了老妈的电话,我忍不住继续回想张阿姨的故事,不禁察觉到一个可怕的事实:
原来,我们一直都是活在眼下,甚至困在过去...
但是,有的人,永远活在3年以后哇!
天呐...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身边的朋友因为某件事成功了,而你当年也有同样的机会去选择。你还会抱怨不公平,“这么好的机会,我当时咋就没抓住呢!”
现在明白了吧,有的人是永远活在3年以后的,而不是用眼下的利弊来判断选择。
End.
知识很贵,但也就值20块;练习更宝贵,能值80块;经验最珍贵,100块买不来。
今天,你思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