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2017最后99天】 1/99
周末依然早起,7点洗了个清爽的头,然后放下手机敷着面膜开启了半小时阅读。
今天看的书是生涯咨询类书籍《活得明白》p158-p174关于“意志力”的三个案例。
有志之人立长志,无知之人常立志。
我们时常会看到朋友圈有立Flag再配张励志图的状态,某位朋友又立誓要减肥或者要读多少本书。
但过两天发现就再无此Flag相关讯息。
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有时候我们自己用也会陷入这种境况。
经常给自己设定很美好的目标,听起来特别的有成就感,但是这是一种常见的通病,只考虑目标的美好而忽略了目标带来的挑战。
杳无音讯的Flag估计是被挑战打败了。
正视挑战价值,为行动储备力量。
我们经常给自己设定计划,但最终都坚持不下去,那到底是方法不对还是行动力的问题呢。
有句话叫做,我们不怕痛苦,怕的是痛苦得没有价值。
价值是行动的动力,也是克服困难的力量来源,更是我们富于挑战的意义。
比如说【死磕写作99天】,连续99天深度阅读再写作500字,没有一次请假。而且,扔出去的押金也算是很多打卡机制中最多的了吧,百十来块钱的可能花出去不痛不痒,699元你肯定得手抖,认真掂量一下。
但是99天的习惯监督与21天的习惯养成,绝对是有质的区别。
细细一想,习惯的养成线和心电图可能还有点儿相似。刚一开始培养习惯时,一般能够保持住三分热度,习惯线呈直线。但到了10几天,尤其是在计划时间的中断,会开始因生活中各种变化而影响到习惯的稳定,可能会出现焦虑、逃避、侥幸的心理,这时候很有可能导致习惯出现上下波动的不稳定。如果能始终如一的坚持写作输出99天,我们可能都会遇见一个全新的自己,一个另自己都敬佩的自己,从而燃起更多的力量和信心。这力量不是帮助我们一定要去获得什么物质,而是让我们更懂得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一切有意义的人和事物。
个人情况明晰化,行动计划合理化。
我们为什么喜欢制定改变自己的计划?
因为不想维持现状?
其实想一想,维持现状和学习,都会带来痛苦。当改变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维持现状的痛苦时,我们就会第一时间,打退堂鼓,因为我们的身体,会觉得太费劲了,所以,本能的就想放弃。
而我们要改变自己,也和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重要的是,打好地基——建立学习习惯。
很多习惯都是需要慢慢积累的,一开始把强度调整到最低,等习惯稳定以后再慢慢往上加量。
举个例子,比如制定运动计划,可能一上来我们就预想:一周运动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试问,如果坚持三个月,自己能完成多少个百分比?如果能达到80%,基本还算可实施的,如果只是能达到50%~60%,那就得考虑降低目标值了。
面对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怎么制定计划更合适呢?
对于自己想设定的计划,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图,分析的过程很重要,可以说是对自己现阶段的审视、反思以及规划。
分析完自身的情况,那么接下来是该给自己制定科学而又合理的行动计划。
合理的行动计划必须包含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有一点挑战,但一定可以实现;
第二,至少能坚持三个月以上,这99天不正好符合这一条嘛!
看到这些,似乎觉得自己越来越有信心能将2017剩下的日子过得超乎往常的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