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迷茫,困惑、无助时,多希望有人,有一个声音可以与自己交流。有时候也多希望有人倾听,让孤独的心找到归属感。
有人曾经这样做过,想把自己的一生的经历和想法留给他人。但屡屡失败告终,不是所有的人可以这样去做。
谁会是那个智者,老人。
当老人躺在病榻上时,很多亲人认为他们的各个器官,已经衰落,伴随着的是他们的思维的衰落。
有谁会在意,在老人即将失去生命的那些宝贵瞬间里,他们的思维超乎常人,他们的每一次挣扎,多么想倒出他一生中的生活哲理,然而,很多时间,亲人们只是让他们不要说话,好好养着身体。凡此种种,老人们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相约星期二》里,有这样一位老人, 他的名字叫莫里。他得了癌症,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学生米奇来看他,临走时,莫里告诉米奇,他要给他上人生最后一门课。每星期一次,时间是周二。这样的课程没有一位学生会拒绝。于是,每星期二,米奇坐飞机飞行七百公里,赶到老师的病床前上课。
这门课讲授了十四个星期,最后一堂课则是葬礼。老师离去后,米奇把老师的课堂笔记整理出版,题目叫《相约星期二》: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
十四堂课,不同的主题,每一个主题读起来,都让人深深体悟。
关于世界的问题。“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相爱或者死亡。没有了爱,我们变成了折断翅膀的小鸟。”歌词里有一句“多少爱可以重来?”人的一生里,有些爱错过了,便失去了;有些爱,伤的太深了,也就淡化了。
莫里,这位被疾病折磨萎缩的老人,一天天看着慢慢萎谢的自己,在常人眼里,都无法忍受。但在他的眼里,他是幸运的,他可以有时间跟人说再见。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让米奇想倒为老师做点什么。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没人愿意相信这一事实。如果能意识到自己有一天将会死去,并时刻做好准备,这样会帮助每一个认真的对待每一天。一旦学会了怎么死亡,同时也就学会了怎样去生活。当我们浑浑噩噩生活在梦里时,可否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思考死亡的到来。
家就像农民的土地,没有了土地农民就没了根。没有了家,人们便失去支撑的根基。重病中的莫里,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爱抚、照顾和关心,在他的世界里,拥有的东西少的可怜。即使有朋友、同事、社会的关心,但跟一个始终关心他,和他形影不离的人不是一回事。不仅仅是爱,还需要别人的守护。这种感觉只有家庭可以给予你,金钱买不到,名望办不到。母爱的伟大正在于此。只有孩子才会让一个人对他承担责任,才会让一个人全身心的投入爱。
人们之所以担心衰老:生活的不满足,生活的不充实,生活的无意义。常常会回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因为童年没有烦恼,没有痛苦。如果长大后,对自己的生活有足够的信心。生活的很有意义,你是不会想回到过去,你只会往前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你想看得更多、做得更多,你想体验不同年龄的那份淡定从容的经历。
女人拼命想苗条,男人拼命想富有。这都是我们的文化要你相信。人应该建立自己的文化。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社会,都不会替你做决定。无论我们生活在那个社会里,最大的缺点是缺乏远见。
莫里给米奇的课结束了,他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使命。我们自己的人生之课还在继续,也许从莫里的十四堂课里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