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易仁永澄的文章
其实大家都基本知道概念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认真的定义和理解“概念”这个概念本身,永澄的文章讲的很好。
概念是讨论的前提
概念是一种认知工具,人类的学习方式都是从体验、试错、观察到学习、思考,越是高级的认知过程,越要使用到概念这种工具。我们会将自己的经历、知识等认知过程中的产物进行编码,然后形成概念,之后再将概念应用到不同领域中。
概念常见的三种被使用方式:
- 模式识别:
如果我知道“狗”这种概念,我就会对路上见到的四条腿、长毛、嗷嗷叫的动物有一个认知。当然,这是极其简单的模式识别,类似于创业方向选择这种决策过程中,就要调用若干种概念进行判断,比如说“增长”、“熵”、“边际成本”等。 - 人际交流:
我们常说不同认知等级的人其实处于完全的世界,或者说是完全不同的动物,他们根本没法交流。而认知的具体体现就是掌握概念的多少和掌握的深度。如果说我们都知道了“投射”的概念,那么,我们在交流世界观上,就会变得异常简单。 - 改造世界:
试着理解一下,如果你了解“复利”、“边际效应”、“复杂系统”、“黑天鹅”的概念,那么你在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时,就不会调用经验系统,面对一些诱惑就会有更坚定的定见,焦虑感就会大幅度降低。如果你拥有更多的概念,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就会更精准,更有效率。
掌握概念是阻力最小的路,但是它并不见得是难度最低的路
想想看:当理解了“十进制”的概念,就能明白一生的时间有多少、体积和骨重的关系;当理解了“不确定性”、“黑天鹅”和“构建偶然”的概念,你就会知道大城市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也会知道在机会高发的地方如何才能更高概率地实现跃迁;当理解了“约束满足”的概念,就能了解推理和决策的边界,知道随意投放解决方案的愚蠢,更能明白决策系统的重要性;当理解了“熵增”的概念,就会知道保持开放心态对于成长的重要性;当理解“正和博弈”的概念,就会考虑如何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实现双赢,并且通过利他的方式帮助他人先赢;当理解了“定价错误”和“路径依赖”的概念,就会对自己投放的决策依据进行反复思考,更会明白“慢就是快”究竟是在谈什么。
真正掌握一个概念很麻烦,首先需要定义它,往往很抽象。定义好了不见得的理解了,需要不断去实践去体会去迭代。难度很大,但其实是最快的路。什么叫高效,高效不是在具体细节上搞搞搞,而是在最关键的本质上解决问题。看似搞清楚概念这件事情很麻烦,但是,一定要把视野放在大时间周期上,你就会获得边际效应,每多解决一个问题,因掌握概念而产生的收益就会增加,你不觉得很开心么,这么赚的事情为啥不早点做呢!
概念的复利
概念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掌握一个概念能帮助你掌握其他的概念,例如理解了速度,就很好理解什么是加速度。当一个概念发挥作用的时候,你学第二个概念的速度加快,随着概念越多,你掌握概念的难度会越低,并且越来越低!这是典型的:A+ = A 的模式,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符合复利的模式!
建立并不断迭代自己的概念库
要有意识地去不断积累自己的概念,建立自己的概念库。我是把我的概念都记在了云笔记上,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就去迭代它,然后没事就去回顾自己的所有概念。认知升级,就要从掌握概念开始,现在就开始动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