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半马是四年前,而且是别人报了名不想去让给我的。所以2019深圳马拉松算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马拉松。
虽然是业余跑爱好者,前一晚十点躺下去,一想到明早的比赛居然有点兴奋和激动,居然一直睡不着,直到十二点才迷迷糊糊睡着。还好六点起来状态不错。吃过早饭打车到达市民中心慢慢入场七点半已经候场了,因为之前没有成绩,我排在最后面的E区,被称为“老弱病残区”。因为离起点至少500米的距离,要等着ABCD区的先跑完才轮到,所以到了八点正式鸣枪后至少十几分钟才跑起来。
三万人,都挤在深南大道,感觉到处都是人。但是在开跑时听到鼓声、看到路边呐喊加油的人群、舞狮队表演、以及头顶的直播的直升机、听到身边人的欢呼,感受到大家的振奋,觉得有种群体狂欢的感觉。是的,这样的环境️下怎么会有抑郁症?跑步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运动,也可以是属于大家的运动。所以说跑步治疗抑郁症,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好好研究起来。不仅仅鼓励抑郁症患者跑起来,而且应该多多去比赛,尤其是像深马这种从头挤到尾的比赛。
开跑后发现自己被身边熙熙攘攘的人群影响跑得很快,大概配速五的样子,而且一点也不觉得累,于是可刻意让自己慢下来,但依旧在5-6的配速徘徊。估计是赛前喝牛奶,还不得不在五公里处排了五分钟上洗手间。跑到世界之窗的时候,也就是我大概8-9公里的时候,已经有专业选手在返程了,嗯,黑人。
这个时候阳光灿烂,气温很高,真的觉得有点难受。好在沙河西里的后段太阳居然识相地躲了起来,跑友们才感觉舒服一些。
状态不错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十三公里左右,这时感觉脚踝和膝盖开始有压力,疼痛,于是速度就开始慢下来,有时候差不多7的配速,但看看身边人,大家基本都慢下来了,虽然鼓励自己跑快一点,但腿就是不听使唤地快不起来。就这样慢慢到了二十公里,还可以在最后一公里提速跑了,到了终点,官方的成绩很快出来了:2:20。
随着汹涌的人潮慢慢向出口走去,听见身边很多人的抱怨,说安排怎么那么差,出口只设这么几个,完全没有跑完的快乐,只剩下前后跑友的臭汗和各种抱怨声。自己摸了一下脖子和脸,一片沙粒感,我知道,那是身体蒸发出的盐分。
终于领到奖牌,还蛮开心的。拉住一个跑友,互拍照片。
再慢慢拉伸走出去坐地铁。遇到个头发花白的奶奶辈跑友,听见别人问她年纪,奶奶说70了。顿时特别佩服她,立个誓言,准备向奶奶学习,跑到老。
小腿大腿疼,但比上次快瘸的状态是好太多了,平时坚持力量训练以及一个月的60多公里的跑量还是有一定帮助。下一次马拉松估计就是明年初了吧,准备来个全马,相信人的潜力巨大,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全马安全完赛并且没有太大的负担是可以做到的。毕竟你看看那些2小时跑完全马的专业选手,虽不说自己可以成为那样的人,至少可以挖掘潜力,缩短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