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我以一个妓女的身份,卑微而纯粹地爱您

茶花女


“在我荒芜的土地上你是最后的玫瑰。”

巴勃罗·聂鲁达《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1842年,法国巴黎,他和她相遇。

一部世界名著的诞生就此拉开序幕。


[笑靥如花,乱人心神]

一次俗气不过的偶遇,女人像是从中世纪油画中走下。

而那个向来风流的青年罕见的手足无措,呆愣在一旁。

一腔爱意,无可控制的愈燃愈烈。

玛格丽特,这个出身低微的姑娘,这个上流社会的妓女,这个被纸醉金迷生活掏空了身体的女人。

她的身上有两种过于矛盾的气质,放荡纵欲却又纯真如孩童。

她是一只美丽高贵的燕子,翅尖华丽,不受拘束。

蜻蜓点水般掠过一个又一个试图挽留的手。

无论待她如女儿般老公爵,还是一群又一群试图留住她的富有,漂亮的青年。

醉时相交欢,醒后各分散。

人人都爱她光鲜亮丽的皮囊。

她冷眼旁观,看得透彻。

“我们这些人,要么马上委身于人,要么永远也不。”


[命运抱臂,冷眼旁观]

可悲又可幸,她遇到了阿尔芒。

于是她第一次闭上了双眼,第一次睁开了双眼。

她习惯逢场作戏,习惯虚与委蛇。

但是当一颗坦诚的,热烈的真心,赤裸的呈在她面前时,她却茫然不知所措。

她要做这份期限未明的感情的掌控者,她选择性沉沦。

无可厚非的,尝尽世间冷暖的她为自己留足了后路。


[她看到清晨雀跃的风]

冷静自持的面容,精致的装扮,灯红酒绿的生活固然迷人。

非得是奋不顾身一次,不那么体面一次,让旁人诧异,让过去的自己嘲笑一次。

她坦然的接受一切,在她要去爱的时候。

“我看不到除了自己手里捏着的手以外,还有什么可能去握别人的手。”

他们真正的毫无保留,像世界末日之前那般无所顾忌的去爱。

图片源于网络


[她纵身一跃,他跌入深渊]

但是有些东西即使闭着眼睛也不会消失。

玛格丽特如影随形的身份终于成了他们之间的阻碍。

面对青年父亲的一声声质问和恳求,她别无选择。

“先生,您相信我爱您的儿子吗?”

“相信。”

“这是完全无私的爱情吗?”

“是的。”

“您相信我曾经把这种爱情看作我生活的希望,梦想和安慰吗?”

“完全相信。”

一切如您所愿。

而这一切,阿尔芒完全不知情。

摆在他眼前的,仅仅是无缘无故离开的爱人。

在那个疾风骤雨的黑夜中,他踉踉跄跄向着她的方向。

“我热泪纵横地嚎啕大哭起来。”

后来他们重逢,彼此伤害。

后来他们天各一方。

后来他们阴阳两隔。

“总之,愿您幸福,我一生中仅有的一些欢乐时刻是您给我的。”


[谁如愿以偿,谁徒劳无望]

“人类唯一从历史吸取的教训是,人类从不会吸取历史教训。”——黑格尔

《茶花女》是法国小说家亚历山大·小仲马根据自身的悲剧爱情写作而成。

这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把妓女做成主角,借以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

现在读来,却没有突兀的时代感,只让人感到深深的压抑,像是陷于天罗地网般无处挣脱。

造成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爱情悲剧的原因,是来自持所谓“道德伦理”的旁观者的“高贵”批判。

难道是真的有人天生高尚到灵魂里?

难道不是仅仅因为所谓的“崇高道德”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不得而知。

道德伦理至上貌似没什么错,难过的是总有人成为其殉葬者。

图片源于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