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这个短视频最近在网络上彻底地火了,微博上、朋友圈上的朋友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看《啥是佩奇》后的看法和感想。网络上更是涌出了很多以《啥是佩奇》为热点话题的文章,以不同的视角深刻地剖析了对看过短视频后的收获及感受,让很多看过或没看过视频的人都能从文章中得到不一样的启发!
我在看了点兵战友写的这篇文章“《啥是佩奇》火遍全网!大爷都学习了,你还在等啥?”中也得到了启发。即使像李大爷这么大的年纪了,他在不懂啥是佩奇的情况下,依然不辞辛劳,查字典,问遍全村人只为知道佩奇是啥?以便能做出符合孙子口中所说的佩奇礼物。李大爷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哪里呢?我想那是因为他对孙子的这份沉甸甸的爱吧?
点兵的文章里通过自己观察到的视角去展开写作,虽然不是那么的新颖,但我看了之后还是觉得她所写的视角触动了我,让我有了写这篇文章的冲动,同时也将我的思绪拉到了之前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
那是女儿三岁的时候,平时我喜欢教她一些诗词和儿童歌曲,她学得也挺快。每次跟爸妈视频聊天时,她就抢过电话想跟外公外婆聊天,可是外公外婆都不怎么懂得说普通话,自然聊天起来就很不顺畅,有时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的聊天画面让我不禁捧腹大笑。
有一次在女儿给外公外婆唱了一首儿歌之后,郑重其事跟外公外婆说:“我教你们说普通话吧,还要教你们背诗词,下次打电话时我要考考你们,让你们都背出来哦。还跟外公外婆说下次要是你们还不会说普通话的话我就不理你们了”。真是童言无忌啊,她自己都还是学习阶段,就想充当小老师教外公外婆普通话了。
隔了一个多星期我再打电话给爸妈时,小家伙还记得去考她外公外婆学会背她教的那首古诗没有?外公外婆在电话对面还真的是背出了那首古诗,同时还可以用蹩脚的普通话聊了一会儿的天。后来我才了解到,自女儿上次说再不懂说普通话就不理他们后,他们就经常跟侄子侄女学习说普通话,还花了两天时间才把那首诗背熟。我还真是想不到,就因为女儿的一句话竟让七八十岁的父母甘愿去学习说普通话。在随后的聊天中,父母的普通话也说得越来越好,跟女儿聊天时明显顺畅了许多。
父母渐渐老去,学习能力也在逐步下降,可是因为外孙女的一句话,害怕外孙女不再理他们,再不会的东西也答试着努力去学。因为,他们渴望和下一辈链接,渴望真正的沟通,渴望享受这亲情之爱!
父母这么老了还努力去学习说普通话,犹如短视频里的李大爷为了孙子努力去弄懂啥是佩奇,只为在过年时能送给孙子想要的佩奇礼物。
点兵的这篇文章里举例了身边当护士的朋友和自己表姐这一反一正的例子来说明努力学习的重要性,不努力学习和努力学习得到的结果也完全不一样。在这个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如果不能持续不断学习各种知识,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将来就有可能被这个人工智能化的社会所淘汰。
同时她也举例摩西奶奶在78岁高龄才开始学习画画,最后在80岁成功的举办了自己的画展,这说明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太晚。
就像现在的我们一样,当你决定要把写作当成一个学习目标后,不管你现在是学会了写作还是写作小白,都可以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大胆地去学,去做,因为李大爷能做到,摩西奶奶能做到,你我一定也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