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作业题太难了!妈妈骂我。我不想和她在一起。”最近一个因作业太难无法完成,而被妈妈骂跑的7岁小女孩刷爆了朋友圈。
19日民警在杭州街头“捡到”一名不愿回家的小女孩,虽然已独自流落街头几个小时,但仍然哭诉“不想和妈妈在一起,也不想别人帮助找到妈妈。”
原来那天小女孩的妈妈因为发现孩子不肯好好完成作业,就训了她几句,没想到孩子竟因为这个独自跑走了,还不愿意回家。
对此网友纷纷表示:
“这什么妈妈,孩子都出走了,还没意识到自己错在哪,硬怪孩子不乖。”
“宁可寻求警察保护也不要回家见母亲,孩子的内心该是有多么难过?”
“这就是七岁孩子的童年记忆。”
父母本应是孩子最深爱的人,此刻却成了唯恐避之不及的存在,真是让人心疼又无奈。
儿童心理学家曾指出:孩子的内心世界非常微妙和脆弱,而孩子心目中评价是非的标尺也是很鲜明的。
语言暴力,只能让孩子本就脆弱的世界风雨飘摇,对孩子造成一生中难以抹去的伤痛。
01暴力语言,摧毁孩子人格
一则短视频,向我们展示了那些习以为常的暴力语言,对孩子的无情伤害。
视频中一个母亲怒斥儿子“你还能干点什么”,只是因为他打破了一只盛满油的碗;一位父亲训斥孩子:“你脑子让猪吃了吗?”,只是因为孩子数学成绩又不及格。
而被训斥的孩子无一不眼含热泪,沉默不语。
心理学调查显示:平均每20个孩子中,就有1个正在遭受语言暴力。而这些遭受语言暴力的孩子,他们轻者患有社交障碍,重者则有自杀甚至杀人的行为倾向。
泰国一名父亲因为儿子痴迷游戏,一气之下拿来手枪并对他怒吼:“有种你就别活了!”。
没想到儿子真的扣动扳机,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随着一声枪响戛然而止。后知后觉的父亲瘫倒在地,却无力回天。
父母的暴力语言无异于射出的子弹,它速度飞快杀伤力惊人。孩子一旦被击中,便无法再站起来,也无法再做一个真正人格健全的人。
02家长的沟通方式,影响孩子成长
科学史上有一条重要法则“假设有某个对立方永远处于强势地位,那么世界的秩序就将遭到毁灭”。
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和责任,但错误的沟通方式不仅无法让孩子变优秀,甚至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悲剧。
所以下一次在孩子犯错时,我们不妨这样去做:
一、给予理解,暂时隔离
每一个怒吼的家长,也都是源于内心失控的愤怒。但怒吼不仅无能、无用,更会将错误推向新的极端。
所以当发现孩子成绩不好、又犯错时,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应该也很难过,现在我们给彼此10分钟的时间共同思考一下为什么产生这样的错误,10分钟以后我们在这里集合,共同探讨”
家长的理解让孩子知道自己并不孤单,也不会因为坦诚自己的内心而遭到指责。
这样之后短暂的隔离既避免了一触即发的世界大战,又可以给孩子和自己独立的空间冷静思考。
在这样的氛围中因为孩子知道自己始终是安全的,所以他们更愿意也更放心地把真实的自己100%交付出来,彼此信任、互相理解统一战线,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二、停止暴力,换位思考
网上有这样一个话题:父母的语言暴力有多可怕。
其中沈阳看守所四个少年亲述的经历引起亿万人共鸣。
一个孩子说,从小到大他经常被骂“废物”,长大后工作中领导的一句“废物”,勾起了他所有痛苦童年回忆,愤怒之下他将对方伤致瘫痪,自己也因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家长以暴力语言对待孩子,本质上是一种心理优越感在作祟。认为自己比孩子年纪长,阅历多所以理所应当俯视孩子。
但人生而平等,家长和孩子之间也是一样。唯有家长将孩子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人,停止残酷的贴标签行为,家庭教育才可能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比如下一次当孩子说“上学真是无聊透顶”这样的话时,我们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是否他在学习上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难题,又或者遭受了怎样严重的挫败。
而不是急着对孩子怒吼“你怎么这么没出息,我们拼尽全力都是为了你,你却不愿意学习”。
与孩子交流只有充分拿出自己的同理心,才能将自己当做孩子,站在和孩子的高度与角度去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内心,达成真正的共识与和解。
三、适当“护短”,学会鼓励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短处”,但家长的包容和鼓励却能够让他们正视自己的“短”,并主动让它不断向上生长。
前不久杭州的一位父亲,在得知儿子考试得了7分之后并没有打骂和责备,而是买了很多烟花回来为儿子庆祝。
在众人的惊讶中这位父亲的回答更是让人心生感触,他说:“儿子之前考试都是考0分,这次能考7分觉得不容易,所以值得庆祝”。
而事件中的小男孩在父亲的鼓励中,不仅成绩也一步步提升而且自信、乐观、开朗。
赛西·高夫在《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里曾说:所谓成长,就是满怀希望的行进。
父母发自内心的理解与欣赏包容与爱护,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土壤,也是孩子前进最好的加持。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低头认错、俯首称臣,而应该是焕发孩子的活力与勇气,让他们知道“我能行”、“我可以”、“我就是我”。
心中有爱,眼中有光,人生有希望,这将是孩子人生路上打怪升级最强大的装备,也是父母为孩子储存的最珍贵的财富。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