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长大的,老人1920年以后生人,经过了抗日战争、内战、自然灾害等等,生活给他们的经验是节俭、吃的食物一定要准备充足。比如屯粮、油、酱油等,粮站价格低的时候或者传说要涨价之前,都要推着小车去买一车。每餐的饭食也是只往多做,宁可剩下明天吃,也不能不够吃。多做心里就很踏实。印象里买芸豆都是四斤起做一顿,当然家里人口也多,要是三个大孙子一起来,那就更能吃了。
现在长大了,我也继承了做菜做饭习惯做多一点,印象里多就比少踏实。可是我们家三口人,主力应该是先生,但是他健身减肥,饭量不足女性一半,菜还能多吃两口。孩子还小,几口就完事。感觉自己总在收尾,或者吃剩饭,而且累心还吃不好。
以后的策略和观念一定要改正,粮食可以多买点,但是每餐饭一定要只少做不多做,实在少了自己不吃也不饿的,本来就需要减肥营养过剩,完全没有多吃的必要。保证先生和孩子吃好就可以了,能少做千万别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