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样的一名员工?这4件事情,暴露了你的职场思维
不管在什么类型的团队,都有优秀出色的人。在军队里,那叫好士兵;在学校里,那叫好学生;而在企业里,当然就是好员工了。
但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这样的员工,却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对于刚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十有八九都以员工身份着手;不管以什么为目标,都不得不通过员工身份去努力达到它。 可就“成为员工是怎么回事”这个主题,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如果你还不知道,那么你很有可能会走向职业生涯的失败。
第一,作为一名员工的首要必备技能是沟通
我们可能会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学习哪些东西有助于做好员工呢?学校传授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为未来的会计、医生等工作准备。可学校是否为未来的员工传授过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吗?答案是:“学校教过。他们传授了一件对未来员工或许最有价值的事情,可是很少有学生费心学习它。” 这项基本技能就是用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组织、表达观点的能力。
身为员工,你要与其他人共事。这就是说,你作为员工的成功(我在这里说的不仅仅是获得晋升),取决于你的如下能力:与他人进行沟通,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展现给他人,让他们理解你的目的,被你说服。信件、报告或者备忘录,进行10分钟的口头发言,都是员工的基本工具。如果你是一家快餐连锁店的店员,当然,你不需要太多的自我表达技能就可有效工作。如果你在机器上工作,你的自我表达能力根本就不重要。但只要你从组织最底部往上迈了一级台阶,你的效力就要依赖你通过口头或书面文字打动他人的能力了。你的岗位离体力工作越远,你效力的组织规模越大,知道如何以书面或口头方式传达想法这一点就越为重要。在非常大的组织,政府也好,大型商业企业也好,军队也好,这种自我表达能力或许都是你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一种技能。当然,光有表达技巧还不够。你首先必须有内容可说。例如,人们想起工程师,大多会想到他们拿着计算器、绘图板和指南针工作的形象。工程专业学生的态度里也表现出了这种认识,他们觉得书面文字与自己的工作没有关系。但工程师的效力,以及他们的作用,既取决于他们工作本身的质量,也取决于他们推动他人理解自己工作的能力。
表达思想是学校真的在传授的一项技能,尤其是对不具备天生书面或口头才干的人。其他很多技能可以以后再学——在美国,有成千上万为在职成年人提供培训的地方。但表达技能的基础,必须及早布局:对语言的兴趣,能听懂别人的话;组织观点和数据,将不相干内容抛开,为结构注入外在形式和内容的经验,以及最重要的,言语表达的习惯。如果你在学校生涯里不曾打好这些基础,未来恐怕永远没有机会了。 我非常清楚地知道,典型的用人单位不理解这一点,或许会以怀疑的态度看待主修过短篇小说写作课的年轻大学毕业生。可也是这些用人单位,聘用了大学毕业生有理由充分地发出抱怨:这些新人不知道怎么撰写一份简单的报告,不知道怎么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基本上与文盲没有区别。而且,雇主将正确地得出结论:没有效力、无法扮演员工角色的年轻大学生,没办法在事业道路上长远地走下去。
第二,你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员工?
别管其他人对你是怎么说的,这是一个只有你自己才能回答的问题。它涉及四个方面的选择。“安稳”适合你吗?是选择安稳的例行工作,还是选择挑战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不安稳工作,这个决定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容易做。你很快就能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精确、秩序、对岗位有着精细说明的制度,这些东西能带给你真正的满意感吗?你喜欢安稳吗——不光知道自己今天的工作是什么,也知道明天的工作是什么,你的岗位、你与上下级和同僚之间的关系有保障,也享有经济上的安全感?又或者,你是一个对看起来像是“例行”工作的事情容易不耐烦的人?后一种人通常能够生活在混乱局面之下,他们与周围人的关系既不明确也不稳定,他们往往对经济安全不大关心,换工作也不觉得太心烦。差异来自人基本的个性。它不太受人的经历影响,人人似乎都是生来如此。经济安全需求往往并非心理安全需求的外延,而是一种天生的现象。但正因为差异来自基本的气质,对你自己拥有什么样的气质加以分析就十分关键了。人或许能在自己没什么天分上的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开心,甚至干得相当成功,但要是岗位与他们的气质不合,他们就不可能干得开心、成功。比如,在大型组织,并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提供给需要挑战或风险的年轻人,而诸如采购、销售和广告等属于另一极端领域,它们强调适应能力、想象力,以及做不同新事情的渴望。
“你应该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到大型组织工作还是到小型组织工作,这一决定所带来的区别,或许不如选择安稳的例行岗位与不牢靠的想象力岗位之间那么大,但要是选择错了,后果同样严重。 大企业和小企业存在两个基本区别。在小企业,你主要是通过人际接触来开展工作。而大企业早已建立了组织“政策”和“渠道”,有着相当严格的程序。而且,在小企业,你在很小的领域是能发挥即时效力的,只要你站得稍微比基层高一点,你就能立刻看到自己工作和决定的效果。在大企业,哪怕是最高层的负责人也只是巨大机器的一个齿轮。做极出名的强大组织的一员所带来的满足感,与做家族一员带来的满足感,两者有着根本上的不同;无关个人的恢弘感与私人(往往太过私人)亲密感,两者有着根本上的不同;摩天大楼里顶层小隔间里的人生与路口加油站里的人生,两者有着根本的不同。从底层做起,还是……说人可以选择从底层还是从高层干起,你或许觉得很荒谬。其实,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你可以在新手岗位或者通用电气公司副总裁岗位之间做出选择。但你确实可以选择是到阶梯底层的职位工作,还是到阶梯之外、顶层视线之内的辅助职位工作。这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在每一家组织(哪怕规模最小的组织),都有着一些下属性质、薪水微薄、通常由年轻的初级职员填充的职位,但这些职位并不在底层。例如,各级老板的助理,私人秘书,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络岗位。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初级岗位是在底层,你从一个部门或一条工作线上薪水最低、职能最简单的地方开始,随着你掌握更多技能、拥有更多判断力,你会一步步地往上爬。 这两种岗位属于不同的人。首先,“靠近高层”的岗位并不安稳。你暴露在公众的视野内。你的位置模糊;单纯就你自己而言,你一文不名,但你反映了老板的地位;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你说不定能对老板进言。你可能获得真正的权力和影响力。反过来看,在底层,犯下严重错误的机会几乎没有。层层叠叠的授权机制把你充分地保护起来。工作本身通常很简单,所需判断力、自行决断力或主动性不多。在这样的岗位上,哪怕有卓越的绩效也不见得能得到迅速晋升。但除了顶头上司,就算你以相当华丽的样式翻个跟头,也几乎没人会注意到。
是做专家还是做通才?许许多多的职业越来越强调专业化,但稍加了解就能融入大量领域,对任何领域却又所知不多(尽管人应该有一个真正胜任的领域),对这样的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专家懂得一个领域。专家主要关注的是技术、工具、媒介。专家接受“训练”,他们的教育背景也恰好是技术性的、专业性的。通才尤其是行政管理人员,是要与人打交道。通才主要关注的是领导、计划、指明方向、进行协调。通才接受“教育”,人文是他们最坚实的基础。很少有专家能胜任行政管理的工作,但优秀的通才也很难兼顾特定领域的优秀专家。所有组织都同时需要这两种人。
第三,什么样的人能得到晋升?
总体而言,大型组织的晋升机会比小型组织多,但大型组织有可能会让人迷路。反过来说,在小型组织,你的前途总是一望而知的。因此,年轻人不该留在大组织,除非该组织有着明确的晋升计划,确保年轻人得到考虑和观察。明确的晋升计划分为几种形式: -正式的评估和发展计划;-按资历自动晋升;-采用特殊的组织结构,把一家大企业重新分散成若干小型组织,重新让每个人都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发展前途。
第四,在工作之外展开有意义的人生
我说的是,在职场生活之外保持活力、点燃你的兴趣、让你开心的事情,在职场之外的社群里为你带来自尊和地位的持久来源。
等你到了40来岁,你会需要这样一种兴趣,因为在这个年纪,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逐渐意识到,自己永远也达不到年轻时定下的目标了——不管是成就目标,还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目标。你需要它,因为你应当拥有这样一个领域,自己为自己的工作确立绩效标准。最后,你需要它,因为你会从其他也在该领域努力的人(职业的也好,业余的也罢)那里得到认可和接受,你真正地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再是组织的成员,不再是员工。 学习做员工,有很多技巧,也有很多能力可以掌握,但从根本上说,做员工对你提出的素质要求,不是技巧,不是知识,不是天赋,而是性格。
关注伙瓣课堂,你的问题,我来帮你解答。
让身为HR的你,少一点烦恼!
•我是伙瓣课堂•
有关HR专业的问题都可以来找我
在伙瓣课堂公号,还有各种免费的资料包可以领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