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烦竟是个好日子?是的,对吉姆来说是这样,或许对你我来说也是的。在流火的七月,高温焦躁使人烦,这本《心烦的猴子》好似一杯冰镇扎啤,把烦闷如暑热般排解了。
一个晴朗明媚的早晨,长臂猿吉姆却感到莫名其妙地心烦。但没有人理解他,这么美好的一天怎么会心烦呢?朋友们帮他想了很多办法,舒展身体,微笑,做一些快乐的事,但都没有用,吉姆非但没有甩掉心烦,反而在朋友们的关心中炸毛了,大吼一声“我没有心烦”后走掉了。当看的一如既往陪伴自己的诺曼心烦的表情时,吉姆忽然悟了,我想我需要心烦,这是一个心烦的好日子。看到自己内心的需要,接纳流动的情绪,才能真的舒展眉梢。
这个看穿内心的故事源自艺术家夫妇,童书作家苏珊娜·朗和动画导演、插画家马克思·朗。他们默契的合作,影视的背景,让绘本故事演绎得如纸上电影,明亮的色彩,在对比中烘托故事情绪层层递进变化,带着读者走进故事中,看着小吉姆,就如同自己的孩子般,感受其在情绪中的挣扎。
自己看
小吉姆的心烦从封面开始,而且烦闷之极。大红的背景中跳出一直炸毛的长臂猿,拧在一起的一字眉压在睁大的眼睛上,犀利的眼神正面袭来,一个大大的“烦”溢出画面,但看到他小小的身体,心疼的同时还有点想笑,小小孩子到底有啥事让你这么烦呢?
但是打开后,绿水青山大树小芽,这明明就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啊!”,哪里来的心烦呢?画面色彩营造的对比氛围凸显了吉姆自己对此也摸不着头脑。别说孩子,就算成人自己何尝不是呢,莫名其妙地挂上了心理周期的名头,焦躁、易怒、远离平和,看什么都不顺心,内心有个声音在说,“我想静静!” 但小吉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肯定不想要心烦,于是他极力否认,“我没有心烦!”“心烦?我?我没有心烦!” 在反复的节奏中,小吉姆扭曲身体,拉扯眉毛,硬挤微笑,甚至佯装开心,尽自己所能想摆脱别人眼中的负面情绪——心烦,和伙伴们一样感受到“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毕竟和他人不一样总有点不安全感。但心烦就像那个只“不要去想粉红色大象”一样,在反复中更加强化。小吉姆不想唱歌,不想荡秋千,不想滚来滚去,不想…… 直到被再一次的追问中,小吉姆爆发了,圆张着嘴巴瞪大眼睛声嘶力竭地否认“我没有心烦!” 大大的字如同他内心的大石头,把自己都压得扁扁的。
心烦的情绪在大吼中也悄悄溜走了些许,一个人坐在河边大树下,想想自己的行为,难过取代了心烦,呆萌的大眼睛透露着自责,竟对关心自己的朋友们发脾气,或许就是因为“我是心烦”。当接纳开启时,转变也就应运而生。吉姆在看到心烦却同样否认的诺曼时,也看到了之前的自己,当然他也知道了应对的好办法。看着大大的满屁股创可贴的诺曼和小小的吉姆并排坐在大树上欣赏夕阳西下的背影,画面特别的感动。他们终于和心烦和解了。
父母长辈看:
故事中高大的贴心周到的诺曼,让我想到了爱孩子的父母,准确说是第一次当父母的新手。爱孩子的心满当当的,爱孩子的眼睛也透亮,身体也影子般地跟随着孩子,寸步不离,以防有任何事情发生,随时冲上来解决。
诺曼第一个发现小吉姆的不对劲,然后如影相随地想帮他解决掉这个负面情绪,在他不能成功处理后广而告之遇到的朋友们,期望他们和他一样帮助小吉姆赶走恼人的心烦。但“吉姆心烦”就像颗钉子般,在他反复地念叨中,越扎越深,小吉姆逃走了。爱需要方法,更需要空间,诺曼在无数次尝试后也放弃了——他和豪猪跳舞去了。在被扎后他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形象地让小吉姆明白了心烦原来就是这般。一大一小在共患难体验心烦,情绪共情后再次联结,有了一个心烦的好日子。
父母面对孩子爱之深易慌乱,孩子遇到什么事情时,立即拉响警报,生怕出现什么问题。但精灵的孩子很容易感受到大人的情绪,在焦虑笼罩下更显心烦。爱就像手里的沙,攥得越紧流走的越多。还不如适当闭上嘴巴,看到孩子情绪背后真正的内心需要,适时适当地陪伴满足,就像坐在树上静静地看夕阳西下。
版权页上,朗夫妇把这个故事献给他们的爸爸妈妈,故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或许朗夫妇也希望借此故事来提醒在读故事的爸爸妈妈,到底如何爱孩子才是最恰当的呢,值得斟酌思考一番。
朋友他人看:
小吉姆很幸运,有很多关心他的朋友,他们看到了他的心烦,并竭尽所能帮助吉姆。但他们都站在了自己角度,建议小吉姆应该用他们认为都好方法赶走负面情绪,当吉姆抓狂怒吼扭头走掉时,他们叉腰站立身体前倾,一脸的无辜和莫名其妙,更有对方不识好歹的感觉。我都这么努力地帮助你了,你非但不领情还冲我们发脾气,竟有这般没礼貌的长臂猿!
有些时候,好心确实没得到好报,就像我想要一个苹果,你却给我了一车香蕉!人和人不同,内心的需求也不一样。站在自己角度对他人的“关爱”和“应该”走不到对方的心里,甚至还会成为压力和负担。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适当的沉默和空间或许比外表的热心更让人温暖。
情绪没有好坏,接纳它,方能内观,看到自己、他人内心的真正需要,才能平和地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