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老师发了一篇奇文,内容是一位作者针对一位母亲和儿子发生性关系之事的评论。让我们读读这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一边嘀咕“这个作业尺度太大啊”,一边翻开我的基础知识,找相关的理论知识,最后总结了四点意见回复。发之前还沾沾自喜了一下,嗯,接纳做的挺好,最起码我没有带着特别强烈的情绪去批判这个母亲。
结果,中午的时候,老师以一篇“一个疯子发表了一通言论之后”为之前的文章做了一个评价。有这种类似“症状”(排除了故意赚取别人的眼球,一个把跟自己发生性关系的经历公开出来供大家瞻仰)的人是一种性变态,专业术语叫秽语症,当然也不排除言语露阴症的可能。
既然是一个“变态”发的东西,我们一堆正常人还在那儿围观评论,吵的热火朝天,可不就是“一个疯子发表了一通言论,一个缺乏辨别能力的傻子便针对言论大谈特谈,于是乎引来了一群更傻的人一边围观一边说三道四”。当然,老师在说到疯子和傻子的时候是没有任何贬义的,因为我们都曾经是这其中的一员。老师希望我们从心理学理论的烂泥中拔出脚来,把目光盯着那个活生生的人,先去判断一下TA怎么了。
我第一反应:性变态?异常?变态心理学里面没有这个分类啊。反复确认了一下之后,求助于其他同学,原来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在咨询心理学的性心理咨询部分讲过。说来惭愧,参加了2次的资格证考试,我一次也没有听过咨询心理学的内容,也一次没有看过这部分的内容。为什么?因为这部分内容考试的时候基本不考啊。所以,我不了解。
老师说让我们从理论的泥潭里拔出脚来,要先去关注人。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默认我们已经对理论比较熟悉了,我却悲催的发现我还没有扑进泥潭呢。今天没有别的事情,先把这一章的内容补一补,在泥潭里面滚一会儿先。
昨天晚上的禅问读书会,各位前辈师兄的分享,让我获益良多。灵默师兄(先让我厚颜这么称呼一下吧)说,一本书,他读了四次,每次读的重点都不一样,每次都能读出不一样的感悟。
知识没有错,错的是人。
病症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人。
身在泥潭,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