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圣诞节,我将在“UP-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第二阶课程中度过。这是我为自己选择的“送走2016,迎接2017”的方式,希望像这即将过去的一整年一样,在学习和成长中度过,同时,更是为了深度探究“情绪”这个课题,看清楚诸如焦虑、烦躁、紧张、愤怒、抑郁、恐惧等这些负性情绪何以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生与死。
针对情绪障碍的UP治疗法,是被美国政府纳入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关于它具体是什么,我无意在此展开叙述,而是希望抛砖引玉,促使我们思考一个在《参透生死》中提出来的很重要的指引――疾病也是修行的资粮。
毋庸置疑,疾病带给我们的往往是莫大的痛苦和烦恼,我们总是不遗余力地对抗疾病,归根究底,是因为我们怕死。尤其当“绝症”、“晚期”等字眼出现在眼前时,恐怕没有几个能保持心中的淡定,“五雷轰顶”、“浑身瘫软”估计是常见的反应,接下来是一系列的愤怒、怀疑、幻想、绝望,直至妥协。所以,试想一下,如果有人在你生病特别是病入膏肓的时候跟你说:“放下吧!一切都是虚幻!”你会不会气得想扇TA?然后恶狠狠地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要不你来试试!”那时的我们怎么可能放得下?
那么,让我们换个角度来聊聊这事儿,比如,想想纠缠在被疾病消磨的负性情绪中的好处。首先,我们是地道的“受害者”,可以堂而皇之地求关注,求可怜。其次,“我生了病我最大”,凡事要以我为先以我为重。再者,我愤怒,我抱怨,我矫情,我作死,都是该被理解和接纳的,谁让我是病人呢!在生病的情况下,小我的存在感和特殊性往往会得到比平时放大好几倍的满足,它利用的正是人们的同情心。
然而,这种感觉并不好,它不会有满足快乐的时候,负性情绪会像一个无穷无尽的黑洞,毫不留情地吞噬着我们所有的能量和他人给我们的耐心,我们在伤害自己的同时,也在伤害着在乎我们爱我们的人。
一位从十年重度抑郁中走出来的朋友告诉我,被病魔折磨的那段时间里,觉得自己就是个“三无产品”:无力、无望、无价值。但是,有很强的内疚感,对家庭的内疚,特别是对孩子的内疚。
所以,我认为,修行要从平时做起,将疾病视为资粮。了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真相,换一个角度看待世界,豁达地面对人生。当眼中的世界圆满无碍时,又何来需要释放的负面情绪呢?经过平时修行的积累,就可以渐渐地实现心灵的自主和明白,而不被负性情绪所捆绑。如果能安住于真心,就有可能调伏冤亲债主的妄心,那么,沾染恶缘、疾病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即便遇见,以全然接受的态度,顺流,臣服。以一颗臣服而清净的心面对疾病,面对无常,我们就不会被负性情绪牵制,眼前的人生格外清亮。我想,那时再谈“放下”二字,忽然觉得轻松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