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工作的支行坐落在乡镇的街上,单位后面便是一所小学,每每周一至周五的早晨,当我还在睡梦中时,朗朗的读书声便响彻在耳边,虽有扰睡眠,想想但也算是耳濡目染书香气息,升腾而起的起床气便被抑制住了。
看到这群孩子,便不经意的会想起自己的童年,在他们的身上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小学的时候,家里跟学校离得不远,大概也就两里路的样子,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宽裕,闹钟都没有,更妄谈用手机当闹钟了,惟一能充当闹钟的恐怕就是公鸡的打鸣了,说来也奇怪,没有闹钟,反而极少迟到,归根结底,可能是心理作用使然,起码那个时候,对于上学这件事没有排斥畏惧的心理。
由于我家就在马路旁边,大多数小伙伴都得从这经过,那个年代基本都是走路的,有辆自行车就已经算是土豪了。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个现象,每天早上,就会有一群成群结队的小伙伴朝着我家大喊我的名字,然后就看到我拿着书包一溜烟的跑出去了,追逐打闹的去上学了。
那个时候的晨读,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喊读,每个人都基本上是声嘶力竭的在喊,仿佛使出了全身的洪荒之力。这样的结果就是,还没到中餐时间,肚子就已经饿的呱呱叫了。
到了中午,我们那个时候不像如今,学校会直接提供营养午餐,有的是家里人送来,结果现在一到中午,我们支行营业间就成了他们的小食堂。
记得小学的时候基本都是每天早上带一小袋米,从家里带点菜,然后八个人把米和在一起,放在蒸盆里蒸熟,就是那种一层一层的,等到中午就自己分成八份,然后一群好朋友都拿出自己带来的菜一起分享。
其中有一个搞笑的情节就是,每次分饭的时候,都会斜着挖到别人的那份上去,明明吃不了那么多,却想多分点,所以往往都会出现抢饭的场景,场面倒是十分的壮观。
当然,午餐这种是不强制的,近的人可以自己回家去吃。有时候家里有好吃的,我跟哥哥便会回家,往往就是还没下课,我们便冲出了教室,然后我哥就拽着我拼命往家跑,几分钟便能到家,然后就躺在地上上气不接下气。现在想来也算十分有趣。
当然,伴随美味而来的,往往是满脸泥土,衣服破烂,浑身脏兮兮。这个时候便是最紧张的,搞不好便是一顿好揍。反正每次母亲都是一边责骂我,一边帮我擦拭脸蛋,然后帮我缝好衣服的破洞,当然有时候屁股也得挨几下。
那时的童年,没有如今科技的渗入,反倒多了很多乐趣。不像现在,一放学,一大群孩子便拿着手机跑到我们营业间来蹭网,玩游戏,看电影,好不热闹。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我们,也知道,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时代都不一样,我们都有花样的童年,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各位看官,也可以分享分享你们的童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