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管别人,如果你,如果你学会使自己的本质充满爱,不是因为别人或者别的事物。如果你只是成为爱,而不是爱某人,你就会明白爱的本质。---萨古鲁
又如何理解爱是自己的本质?先要知道一个人是如何不爱自己的。
朋友留言:我能感受到自己的暴躁,指责和埋怨。然后会指责孩子和丈夫。
回忆自己的原生态家庭,印象特别深刻,父母之间的争吵,打骂。母亲的不满,暴躁,我成了他们发泄情绪的出口,做错事情就会被指责,埋怨。那时的我讨厌这个家,不想在家里待,想过离家出走,这段感受一直伴随着我,影响着我。而我逐渐的变成了他们的样子。
资深心理咨询师王学富老师说:许多父母来自一个遭受过多剥夺的时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内心里留下隐而未察的缺乏与创伤,以至于他们后来会不自觉的在孩子(往往又是唯一的孩子)身上寻找补偿:一方面,他们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和溺爱;另一方面,他们会在学业上对孩子过高的期待与强求。
哲学博士埃兰.戈隆布说:从前有个小女孩,前额长着一缕卷发,尽管她是个好孩子,却总是受到指责。
指责的话会被内化,在毕生当中都会在耳边回响:
我做的不够好;
我的价值取决于我做了什么,而非我是怎样的人;
我不值得被爱。
所以爱的反面不是恨,不是不爱。而是指责,抱怨,羡慕,批评,比较,妒忌,后悔,内疚。这些都不是我们本身具足的。当出生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指责,埋怨,批评。如果父母告诉孩子,我批评你是因为爱你,那么在他身上就会形成批评就是爱的观念。当这样的束缚越来越多的时候,离着爱就越来越远,所以会痛,会苦。
只要把这些束缚去掉,爱就会显现,我们不是学习爱,爱不需要学习。孩子看到一片草,一湾水,一堆沙,都会玩的不亦乐乎,他们无时无刻充满爱,自由,好奇,探索。老子说:圣人皆孩之;复归于婴儿。
当把前后逻辑理清,就理解了为什么形成了现在的性格。当知道原因,就有了接纳,先接纳这些负面情绪的存在,而不是战胜它们。你不能战胜本身不存在的东西。指责,抱怨,埋怨都不是本身存在的。
有了接纳,下一步就是清除,清除的是记忆,我们总在重复记忆的情绪,当为自己打碎的杯子或者为孩子没有变成的期待的时候指责,是被过去的记忆主导。
清除记忆先要觉知自己的行为,如何觉知,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想睡到8点,就8点起床;你想看手机,就看手机;你发现这个想是被惰性控制,被思想控制。当有意识的改为7点,6点起床;把想要打开手机的手拿开,这就是觉知。
当每天这么做的时候,那么当指责,抱怨出现的时候,也会觉知。觉知到就不要顺应这股情绪随口而出。当有了一次不指责,不抱怨,那么就会形成新的铭印;下次出现类似的场景,就会把这个铭印延续。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内化的训斥就会被替代,这不是消失。如果停止对觉知的修行,那么以前存在又会显现。所以管理自己是一生的修行。
改变从当下一言一行开始,你不是学习如何爱,而是把爱的束缚去掉,爱就会显现,你就是爱,爱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