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四世同堂》的作者是老舍,本书创作于1944年~1948年间,它表现了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区的普通民众的生活。
《四世同堂》第一、二部在1944年-1946年完成并结集出版,第三部是老舍在1948年在美期间完成,1949年底老舍回国后,由于各种原因,第三部只获得了部分出版,最后的13段的原稿却在文-革中被毁。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只有前面87段的《四世同堂》。1983年,翻译家马小弥女士仿照老舍的文笔,又从英文版翻译了最后13章内容,凑齐了100段,但是相比原稿而言已经少了15万余字。
老舍,原名舒庆春,于1899年出生于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小说《四世同堂》、剧本《茶馆》。1966年,老舍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正红旗是清代八旗之一,建于1601年,正红旗是下五旗,为下五旗之首。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性几乎从未有太大变化,这就是为什么历史的内核总是惊人相似,只不过披了不同的衣裳。而越是痛苦的、滴血的历史,揭露的真相越是深刻的、接近本质的。所以一个人终生都应该读历史,也应当常读常新。
从人类文明史来看,一个世纪并不算漫长。而作为中国人,读到描述一个世纪前的中国历史的材料时,总是忍不住觳觫惊悚。拥有占据人口数量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国土面积优势的一方,面对处于人口数量劣势、自然资源劣势、国土面积劣势的一方,竟然可以一败涂地,亡国灭种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似乎随时会落下。
科技优势或许是直接原因,但是我认为不是根本原因。如果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比作一个人,我以为根本原因还是出在人性上。读到记录这样屈辱历史的文字时,我总是忍不住想,如果我是处在那样的场景下的“亡国奴”,我会如何做?如果我是抵抗军的领导者,我能如何打赢这场艰难的战争?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历史?这样的历史是否会在未来重现?
新生,发展,壮大,衰落,灭亡。这几乎是万事万物的定律。有时候,灭亡并非是完全毁灭,而是留下来微弱的火种,新生在其中孕育出来。但是这样悲壮的新生从来都不是自动产生的,而是被血与火推动着被迫产生。而即使这样,也已经是顶好的结局,要知道,绝大多数灭亡,是连一丝火苗都要被熄灭的。
这个世界有美好的事情,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人。这个世界有丑恶的事情,也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人。要具备足够的胸襟,才能理解甚至接纳与自己拥有迥异的世界观的人的行为。而要无论是要进行惊天动地的创造,还是惨绝人寰的毁灭,都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完成,都是需要团结许多人的力量。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足够的胸襟。
无论是侵略,还是抵御侵略,其领导者,都可以算得上是人杰了。道德是用来规范普通人,而对这些人来说,能用于评价他们的,恐怕只有他们的功与过了。
部分目录
1.惶惑
2.偷生
3.饥荒
2019年0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