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最早被提出要追溯到上世纪,区块链则起源于2009年,两者之间有代差,发展的成熟程度也有距离。两者分别被冠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个说法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来说非常容易理解,但是欧美国家的人听到如此对比,往往一脸懵逼。“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马克思的核心精髓之一,让我们向人类公认的“盗火者”马克思同志200年诞辰致敬!
人工智能发展至今已经从象牙塔开始进入一般人的生活,特别是无人驾驶汽车、今日头条的智能化新闻推荐。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仍然保持着以中心化机构为主导的发展路径,每家机构(特别是公司)都不得不从零开始搭建自己的人工智能平台和架构,大多数仍是处于“小作坊生产”模式,几乎少有机构间的共享,重复投入成本极高。据说阿里用Java把整个架构和底层都重新写了一遍,可以说将Java使用到了极致,但这就是浪费!
如果共享,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人工智能本身就是算法和模型,就相当于配方,如何保证不被直接复制。
第二,智能运算的结果如果共享,如何记录,如何计算权益,如何保障交易双方的利益。
第三,智能结果的标准化提供手段是怎样的。
如果利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手段,就可以将计价和支付结算程序化自动实现。
参考开源软件协议标准,比如:GPL、BSD等等,还可以通过伟大的操作系统Linux之父Linus为了开发Linux做的git演化而来的Github。目前全球有千万级工程师在上面开发程序并共享代码。各种区块链公链和智能合约基本上都在Github上面。通过这个方式大大简化了工程师的开发工作,可以全球范围共享开发成果和智力资源。
通过授权和加密手段可以保护核心代码部分,只需要封装为API即可相互调用。
如果有一个人工智能的区块链公链,矿工的贡献不是通过简单地计算哈希,而是设计各类AI算法,被调用最多的就可以获得更多的Token,调用服务需要支付Token。
区块链现阶段的问题都被大家烂熟于胸,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物理层面的算力、存储和带宽资源的限制,一旦这些限制被“华为”们解决(任正非要建立未来像太平洋一样的宽的网络管道),那么海量数据上链后,如何快速处理数据并及时给出判断和结果就需要人工智能发挥作用了。
应该说,目前看起来孤立的A(AI)和BC(BlockChain)以及B(生物技术)与I(IoT物联网)一定会融合在一起成为,人类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将会默契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巅峰处汇合,届时,马克思预想的理想人类社会——共产主义将成为现实。
让我们这些小“马列”们欢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