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他们的大学生活
写下标题的时候,有一种高中写作文的感觉。当我敲下第一个字,心里这样想着
哈尔滨的路和冰面直铺开很远,四平八稳。头顶上的星星比安徽多,和水一起安静。都说冬夜里的雪适合聊天,我坐在寝室里,感觉工大也在悄声和我说话。
工大是一个工科性大学,没有太多的文艺气息,但它也有它的可爱之处。早日的工大总是匆匆忙忙的,同学们都在赶着自己的课时,尤其是在有早八的时候更能感到一种紧迫,毕竟抢电梯是种常规操作。有时自己都认为自己很讽刺,认为自己没有好好的学。原先在中学的时候,早上六点起床都觉得理所当然,而上了大学后早上八点上课都嫌弃时光尚早。但并非每个人都像我一样晚起,有时偶尔早起到操场上跑一跑,就能看到不少同学在早读、晨跑。看着他们在一圈一圈的转着自己的圆,感到时光尚好。
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有时偶尔会想念家里的小馄饨与夹着里脊肉的烧饼,想家里略有些湿润的天和晚归的时间。家里的饭菜与食堂的饭菜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家里的饭菜总是清淡的,总是多炒菇菜,而食堂的饭菜却很少见多种的蔬菜,大致是土豆、茄子、白菜。我有是认为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而茹似乎比土豆的格要高一点,可谓“格比土豆高”。对于很多事情都是要讲究一个格的,包括茹与土豆。除了蔬菜,我一直很馋牛肉,但食堂里的肉菜似乎全部都是鸡肉,比如鸡排、鸡腿、鸡块、鸡丁…而带有牛肉的饭菜上牛肉总是薄如蝉翼的,数目也是屈指可数,每当这时我总是佩服阿姨大叔们的刀功与精细,精密仪器的同学大概也会自愧不如。
虽说食堂的饭菜还是蛮好吃的,但每周免不了打一次牙祭。时常和同学一起出去到某家烧烤摊或某家火锅店,东门的几家味道也蛮不错的,但大都是饭店的形式,而西门则是很多的路边摊。在腾腾的烟气里,我会明显的意识到,我将要在工大打开的是很广阔的未来。
学习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工大的学习气氛自不用说。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不仅只是句口号,它催着每一位同学向前。工大的图书馆里自习的人非常多,一整天泡在图书馆里的人也大有人在。毕竟微积分、线代、C语言等课程的压力比较大,日常各种活动也会挤占大量的时间,而我和我的室友也是这其中的一员。但最近大二学长的不幸点燃了一种范围更大的、更隐秘的焦虑,如果在学霸众多的工大中逐渐发现自己的平庸,每次努力的学习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优秀与平庸的对照,无力摆脱困境却不得不认输的无奈,又一次让我们陷入了当代宇宙终极之问:人到底可不可以活的平庸一点。
最新版心灵鸡汤会告诉你:可以,且有必要。那些年“不甘平庸”的信条和拼命到凌晨四点的传统奋斗经已经慢慢退场,被成功学的鸡血刺激了十几年后,似乎我们这届年轻人终于支棱不起来了。今年李雪琴(也是我非常喜欢的)的突然走红,其实就非常能说明人们如今有多么渴求有一个能与自己平庸和平相处的公众形象,向生活示弱,与自己的缺陷和解。
但一个悖论由此出现了:如果大家真的都说到做到了,这世界怎么还是如此神经紧绷,随时就要崩塌?大多是因为接受自己的平庸只是一个谎言。比如,一个工大的学长可能今晚在朋友圈一时有感而发,但第二天的太阳升起后,还是很难坦然接受自己是宿舍唯一一个保研失败的人;还比如,像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最爱发“我要被过程淘汰”表情包的人,当其他同学拿到了各项证书而自己没有的时候,或许真的会怀疑“我真的很废”。
唯一的答案就是,我们嘴上说着“我要接受自己的平庸”,其实根本接受不了。毕竟从大环境到每个人的自我认知,其实都默认的是:你不可以平庸。
为什么?因为平庸太让人害怕了,它意味着在这个学校里没有核心竞争力,意味着随时可以被替代。就好比在大二的时候,如果你的成绩不足够优秀,你就没有资格去选择那些比较好比较热门的学院和专业,工大各种资源也会离你而去。在人们的视野里,它是微积分考怎么也考不到90分的同学,是参加了五次雅思口语还是没有通过的老学长。于是,唯一证明自己价值的方式,就只有:我怎么着也一定要比别人稍微好一点。
文体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平常喜欢和我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去球场打球。但到冬日的时候,打篮球似乎成为了一种遥不可及的愿望。毕竟在室外篮球场里的雪内打球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室内篮球场的空间会显得有点紧张。二校区的室内篮球场是很小的一块,总共只有四个篮筐,所以打球总是感觉体验感不足。不过健身房倒是一个蛮不错的地方,健身器材也蛮多的,最近也时常会去,感觉自己的精力也好了不少。
社团活动的话也蛮多的,我个人觉得。新基的一场场讲座接连不断,媒推的各种事务也接连不断,也经常能够接触到优秀的同学。
最近十大演讲家的活动也让我看到了很多在舞台上闪光的主持人,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这些人这些事也催着我去改变,去敢于大声的说出自己的观点,以致我努力在合适的讲座表现活跃,积极进行交流。
写到这儿我忽然很兴奋,在最好的年纪和工大有这样的一场相遇,在学校的环境下,接连见证了它冬日的多个清晨和夜晚,也算是初次与雪见面最相宜的方式。我跑到宿舍楼下去看日出。未见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样子,我就坐在椅子上看天空一点一点亮起来。当时与现在都不知该说什么,只觉得真好。
这会儿手里的豆浆几乎已经全凉了,但我还舍不得扔。我又发现这广大的未来正慢慢溶解在手里的豆浆,慢慢舒展开大学生活的五味,从一杯豆浆带来的惊喜开始。
去吧,试着给你的宇宙套上缰绳吧,在被“平庸”二字吓倒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