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每到电商促销或者去书店时,总会忍不住剁手囤一堆书籍,可翻开书没看一会心里就冒出一个念头:我阅读速度好慢,这么厚要到何时才能看完?
每次这样想阅读效率便每况愈下,学习的热情和耐心很快被磨灭,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是大多数爱书之人烦恼的地方。
怎么办呢?《快速阅读术》这本书给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法。作者曾经也是一个阅读速度慢得出奇的人,他读一页书需要花费5分钟时间。但现在作者已经通过改变阅读行为理念与阅读习惯,让自己的阅读量提高到每年700本以上。
作为一个曾经阅读一页书需要5分钟的人,都能够达到普通人望尘莫及的阅读量,你还担心你做不到吗?
让我们开始本书的学习,掌握高效阅读的方法吧。
01 挣脱根深蒂固的“仔细阅读”理念
问大家一个问题:在读书时你会仔细到什么程度呢?如果你是像上学那会一样逐字逐句地读,必然会导致你阅读速度缓慢。
你可以回忆一下过往的阅读经历,即使你仔细阅读了一本书之后,能够记住多少内容呢?是不是大部分都忘了?
因此,阅读速度与记忆效果并不是成正比的,为了读懂一本书就一定要放慢阅读速度是一个误区。
当然,也有一些像《最强大脑》里的选手可以做到过目不忘的人,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仅凭阅读一遍是无法轻易做到将内容全部吸收的。
可以说,我们阅读速度慢的原因并非能力问题,而是被自己读书就必须要“仔细阅读”的念头所束缚。
这种束缚或许来源于我们的教育,在学校读书时老师总是告诫我们,要一字一句仔细阅读文章才能更好理解它的主旨,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形成这样的读书理念。
但是,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我们已经在日复一日的文章推送中有意无意地养成了略读习惯,却希望在拿起书籍时使用传统的逐字阅读法,这会给你的大脑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再进一步想,我们会不会对一次阅读的效果要求太高了呢?如果用一周时间仔细阅读一本书,一个月后只记得1%的内容。那么,同样用一周时间我们快速阅读10本书,一年后能记得全部内容的10%,后者性价比不是更高吗?
摒弃死磕一本书的念头,而是先去大量阅读积累知识片段,等到你积累了足够多的知识片段后,这些片段将逐步产生联系,慢慢地形成自己庞大的知识体系,汇小溪以成江海。
就好像拼图一样,不奢求通过细读一本书就获得一整块拼图,而是先通过多读,让自己积累更多的拼图碎片,这样的理念正是阅读速度慢的人所欠缺的。
因此,如果你想提高阅读速度,首先要让自己从“仔细阅读”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我们在读完一本书后,哪怕只对一处内容有深刻印象,这次阅读也是成功的,不要奢望能够一次性全部消化吸收。
02 像听音乐一样去享受读书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还不太能接受这个新的阅读理念,没关系,我们转移一下话题,来聊聊音乐。
中国古人言:万法归一。其实读书与音乐是相通的,读与听有很多共同点。
那么你平时会在听音乐的时候为了不漏掉每一个音符和歌词而认真倾听吗?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吧。
带着欣赏的目的去聆听音乐我们必然会忽略大量旋律和歌词的细节,最糟糕的是,如果把音乐当做知识来记忆,我们就没法好好享受音乐了。
但音乐的神奇之处正是在于,即使我们以非常轻松的心情让音乐自然地从耳畔流入心底,也依然会有一些声音留存下来。
大家想想,就算我们没有刻意去背歌词,是不是也能随口哼出几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呢?
再比如当年我读书那会,老师要求背诵一首诗歌,我总是背了又忘,记不牢。于是我在音乐平台搜索这首诗歌反复听,没想到用不了多久就背得很流利了,而且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这本书倡导的,也是希望大家能够像听音乐一样去享受读书。记住旋律和歌词不是聆听音乐的初衷,读书的价值也不在于再现书籍的内容,而是当你放下书之后,给你带来的成长和蜕变。
03 信息大爆炸时代最合适的阅读方式
接下来,我将介绍书中所倡导的“流水式阅读法”,它指的是与其拘泥于“仔细阅读”有心无力,不如让书籍内容快速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这是信息爆炸时代最有效避免书籍堆积的阅读方法。
书籍一般分为可以快速阅读和不能快速阅读两种,不能快速阅读的书一般指小说丶散文之类,由于这类书故事性比较强,无法进行跳跃性阅读。
而可以快速阅读的书一般指自我提升的干货类书籍,它的特点在于贯穿全书的线索比较少,独立章节比较多,从哪里开始阅读都可以学到知识,流水式阅读法更适用于可快速阅读的书。
那具体技巧有哪些呢?第一个是细读目录,目录就像一张明示书籍内容的结构图,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从中选出自己感兴趣和想要阅读的章节,觉得没必要读的章节可以毫不犹豫跳过,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而且可以从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开始阅读,章节里一般还会用小标题对内容再进行细分,如果觉得不想读的小节也可以直接跳过。
你可能会问了:“这样跳读会不会接不上语境情节,看不懂呢?”对于这样的顾虑我也很理解,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章节独立性强,即使跳读也不影响我们对书籍内容的整体理解。
第二个技巧是难以确定是否要跳读的章节可以只读前面5行和最后5行,为什么呢?
因为可以快速阅读的书一般都会在开头提出主题或观点,然后在中间举出具体事例论证,最后再总结结论,所以哪怕我们跳过了中间的具体事例,依然是可以理解作者观点的。
这就好像一头长颈鹿,即使遮住了身体的中间部分,我们通过它的头部和腿部也能判断它是长颈鹿一样,我们的大脑天生拥有脑补空缺内容的神奇功能。
如果你阅读了开头和结尾的5行之后发现这里很重要,再返回章节开头认真阅读就好了。
第三个技巧是明确阅读目的,也就是带着问题去阅读。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漫无目的地阅读完一本书后,往往感觉收获不是特别明显。
而当你能够带着问题去阅读,你的大脑也会因此被积极调动起来寻找答案。就像我们为了查阅某个词汇去翻字典一样,阅读效率会更高。
当你明确阅读目的之后,你可以列出几个相关的关键词,当你确定关键词那一刻,书中的重要部分和非重要部分就泾渭分明了。接着在书里一边搜索一边阅读,与关键词无关的段落,你可以快速翻阅过去。
比如我的目的是想知道如何快速阅读书籍,当我在目录发现带有“快速阅读”字眼的章节时我就会直接从这一章开始阅读,再在章节内容里寻找与关键字相关的段落。
如果发现自己只阅读包含关键词的部分无法完全理解其内容,那就倒退几页开始读起即可。对于时间有限的人来说,这个方法既能大大提高你的阅读速度,又能基本把握大致内容。
本篇的分享就到这里,书中还讲解了如何养成阅读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的方法等,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深入学习。
总结一下:阅读速度慢并非我们的能力问题,而是我们一直被学校教育要“仔细阅读”的观念所束缚罢了。并且当今媒体本身发生了剧变,我们已经习惯对文章进行粗略阅读,却要在阅读书籍时保持传统的逐字逐句法,实在是不太现实。
我相信,当你摆脱了“仔细阅读”这个观念的束缚,掌握流水式阅读的方法,像听音乐一样去享受读书。
你一定能体会到快速读完一本书的美好感觉,也相信你一定会越读越多丶越读越快,最终达到一天读完一本书的境界。
人生是一本书,书中写尽千万事,你读过的书就如同走过的路,现在就拿起一本书试试流水式阅读法,开启大量阅读的丰富人生吧。
作者:晚熟,一个拒绝无意义社交的孤读者,正绞尽脑汁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