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都生活在头脑里面。头脑是我们的知识仓库,我们需要这个部分去分析、计算、比较,这个部分使我们变得逻辑化、理性、厂可效率和聪明。它是大脑的一部分,是思想的居所。
我们无意间从他人身上得来的概念、信念、价值观和偏见,并非来自我们自己本身的经验,我称之为“制约”。
这个制约,被我们的无意识头脑操控,它在每一个我们不易察觉的层面上深远地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也影响着我们对生命的态度——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以及我们对人物和情境的感受与反应。
头脑也是“自我”的居所,自我其实就是我们把所有关于我们是谁的信息收集结合形成的观念。这观念构成了我们的身份、我们的想法,我们期望别人怎样看待我们以及我们以什么形象呈现。
我们可以选择接受这样一个自己,享受这个独一无二的你。又或者我们悲哀、抱怨,千方百计去改变自己成为另一个人。我们不会成功的,因为除了我们自己,我们不可能成为任何一个人。所以我们只好悲哀,我们太懂得为自己创造那份悲哀了。
如果我们尊重这个样子的我们,我们就不会为了获得认同和接受而对自己千般奴役。我们更不会默默忍受他人对我们施以的羞辱和不平等对待。
无意识的我们总尝试让人们接受我们、爱我们。这导致了我们总是依赖他人。当我们只有依赖他人才能建立自己的形象时,我们就被操控了。
我们试着去取悦他人,就是为了获得他人喜欢、接受、重视或欣赏。我们变成了乞丐,失去了完整、失去了尊严,也失去了自尊。事实上,我们是没有必要做这些事的。
当你注意到你的头脑发出了判断和批评的声音(它们总是在那里,我们只是习以为常地不去注意它们),对你自己说:“停!这是个旧档案,是我儿时的老电影,它不能干预现实生活中的我。”而这些都是实情。
一个事实和一个判断的差异,在于事发期间是否有情绪卷入。
判断给我们压力,它让我们对我们自己感到不舒服。一个判断是一场自我斗争,一个对于你自己真相的否定。而在斗争当中,将不会有达成。它就像你的左手打右手,这样子的争斗,不会有胜利者。
回顾过去的事件,会让你有点明白,信念是怎样去影响一个人的感受与行为,以及它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它一直以来是怎样操控你的生命,限制你想要做的事。
伸出手指怒气横溢地指向对方,比生气时马上意识到并转向内存观察容易多了。责怪对方确实远比感受内在出现的不舒服简单。
面对一个被触发的儿时创伤是非常不舒服的事,相比之下,去责备和争吵容易多了。开始一段健康的关系,第一步必须去承认这些创伤不是别人的责任。没错,可能是因为别人,创伤才会被触发,但这些被挑起的痛苦和恐惧,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我们充满梦想和理想地展开一场关系,就好像是在玫瑰色眼镜之下看一个人——终于找到一个让我生命里的每一件事都安定下来的人。
一段时间以后,玫瑰色褪了,我们开始看到对方的“本色”——一个和我们想象中完美的他有着相当差距的人。恐怖!同时,他们也开始看到,我们并不太像以前的那个我们。
当亲密真正开始,幻象也随之褪色,真实越趋清澈,越见透明!
梦想和盼望并没有错,只要你记住,你的期望通常会把你引领到失望!因为它们是你对人物和情境的诠释,你带着你的需要和一副扭曲的眼镜去看这个世界。
一个女人嫁给一个男人,女人期望男人会改变,但他没有;一个男人娶一个女人,男人期望女人不会变,但她变了!
试图改变他人犹如以头撞墙般地愚昧无知。
不管怎样,当你问自己,改变他人真的是我的责任吗,这样尊重他们吗,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答案呢?
你的大脑会做出很合理的解释:这是为了他们好;他们看不到自己的毛病对他们自己和别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但是你的直觉,你的“感觉”,知道这样有点不太对头。你凭什么去评估别人?你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吗?你很完美是不是?
当我们情绪性地对某人作出一个强烈的批评,那是因为这个人如一面镜子般把一些我们不接受、不喜欢和不会自己去做的事反映出来了。
要承认是你让状况成为了“问题”,不是容易的事。无论状况,你对它自有一番诠释。责备状况很容易很舒服,但假如你责备,那么你便奔跑在一个无止无终的痛苦圈上,是状况里面的受害者。
你是否注意到“问题”实际上只是一个状况?状况当然需要去处理,但是“问题”只存在于头脑,它是头脑对状况的诠释,不是吗?
它是头脑就状况而创造出来的故事。“问题”是头脑的恐惧和焦虑,忧过去愁未来。在当下只有真实的状况,假如你能够清晰地看,没有迷失在头脑的戏剧里,你会看到答案。
首先要承认有一部分的我不想去改变,它没有意识的,所以它一定是我无意识头脑里面的一部分,而这部分很明显地有它自己很好的一套理由。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去判断或谴责这部分,因为这样做只会阻碍你去实行这个目的。
这部分不是你的敌人,它只是想保护你的习惯,或者帮你得到一些你需要的东西。而且,除非你能明白这是头脑的机制创造了那些需要,否则你将永远无法去除这些习惯。或者,在强大的意志力之下你做到了,但无意识还是会另寻一个新习惯的。
做一个悲观者保护你免于失望。
优柔寡断保护你免于承担后果,以及由于错误决定而遭受被批评的风险。
完美主义免于被挑剔。
自视过高甚至爱好挖苦别人,保护你免于被羞辱或感受弱小。
掌控每件事情,隐藏你的脆弱,保护你免于被嘲笑以及感觉无能为力。
把时间挤得满满的防止你感到空虚,也许是孤独感。
取悦别人使你感觉被需要,保护你免遭拒绝的恐惧或感觉自己没用。
严肃保护你免被取笑,或者让别人对你更认真和聆听你说话。
帮助他人保护你免于发现自己也需要被拯救,等等。
生命是不安全的,这是它的本质,它不但不确定,还总是在变化。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带给我们安全的错觉,然而它们也是围墙,限制了我们。一旦我们创造了围墙,无论里面何等舒适,都会令我们死守其中不得超脱。
头脑只对过去有经验,且把过去的经验投射到未来。它对“新的”一无所知。如果你跳入新的,你必须变得警觉并且准备好创造新的响应以应付新的状况出现。
存在里,没有对与错。在那里没有警察,没有规则和戒条,价值与标准。存在里,只有知觉和不知觉,当你真正意识到这点,你不可能伤害你自己或别人,你只有在不知觉的情况下才可能做出伤害!
公平和不公平,正义和不正义,同属心理概念。它们以道德标准为基础,而创立它们的人却往往没有遵守这些准则。这些准则成为操控人们的工具,并且把所有丑陋的东西合理化。我们浪费太多的能量在这些观念上面。太多的紧绷、压力和对抗;太多的报复、怨恨和绝望……一一建立在这些对立的字眼上!
对生命说“是”,意思是寻找对的事物——带给你满足和滋养的东西。这需要你对你的态度负责任,需要你做出积极的选择。然后你会经历喜乐,这是你每一天的选择!
对生命说“不”是抱怨和斥责,希望事情会有所不同。这是把焦点放在错误上面,放在问题和困难上面。对生命说“不”使你不用对自己负责任,所以这对你来说容易得多了。但这会让你执著于做一个受害者,你令自己动弹不得,你也肯定感受不到活力、流动和喜乐。
选择权在你手上,没有人强迫你。记住,并没有正确与错误的选择——这是你的生命,你有权过你要过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