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君不知,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君不晓,谁家思妇秋捣帛,月苦风凄砧杵悲。
嫁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扑面而来的满满的红色,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伴随着唢呐大哥和一众迎亲队伍,红红火火、欢天喜地的歌声,我们的徽州女人出场了。
粉衣红花,娇俏可人,一双柔情似水桃花眼、两弯似蹙非蹙柳黛眉,一举一动尽显少女姿态。
少女此时心中思绪万千,既忐忑又期待,对自己未来的夫君充满着美好的想象,虽只在窗口偷偷瞧见过一眼他的背影,他高高的身材、宽阔的肩膀、乌黑的长发,便在心中留下了万千涟漪。他是有名的孝子、他是远近闻名的读书郎、他是她的如意郎君。
少女情怀总是春,曾记得印象中模糊而又清晰的白衣少年,那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梦。
少女用甜美的歌声缓缓诉说着对未来夫君的情愫时,仿佛从她身上看到了多年前暗恋着班上一位男生的自己,他的一个背影便能让我驻足,他的一个回眸便能让我沉沦,但如今已分隔万里,相忘于江湖。
再说戏中,这边新娘一行人刚到新郎家门口,便传来了不幸的消息,原来她心心念念的如意郎君早已减掉辫子离家出走了,新郎官的弟弟只得硬着头皮将新娘接进门,而此时的新娘还沉醉在对夫君的美好幻想中。
晚上洞房之中,空留新娘一人,新郎的父母只得将实情告诉新娘,想请新娘回去,但新娘坚持不走,好说歹说之下才答应让弟弟代替揭盖头,揭下盖头的一刹那,不仅是弟弟、公公婆婆看呆了,连我一个女孩子都被打动了,让我想起了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在嫁衣华冠的衬托下,更显闭月羞花之貌。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要是那个新郎官能够见一眼他的新娘,也许就不舍得走了。
戏中还有一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婆婆拿着新郎剪下的鞭子要走时,新娘撒着娇想把鞭子留下,抱着鞭子想象着是夫君留下了这鞭子来陪她,那语调和神态,让我打心底里喜欢这个可爱的女子,同时也为她感到难过,因为她喜欢的人都不知道她的存在,暗恋是最远的距离。
盼
十年后,村里的老秀才和族人在一起开会,原来是公公婆婆看儿子迟迟不归,心疼贤惠善良的媳妇孤苦伶仃的,想要嫁媳妇。
一开始遭到了老秀才的反对,他也曾为了追求功名而云游四海,如今垂垂老矣才落叶归根。
但公公婆婆对媳妇十年如一日的等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坚持着要嫁媳妇,村人讨论来讨论去,不是太穷就是已经有了媳妇,总之最后仍然无疾而终,但是我却被公公婆婆对徽女的感情而感动,还有村人们没有指责徽女,而是关心她心疼她,都让我觉得有些暖暖的。
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会为你开一扇窗。
虽然徽女失去了丈夫,但她获得了和和睦睦、相互扶持的家人,支撑着她走过那一个又一个孤独清冷的夜晚。
画面一转,又回到了媳妇这边。此时已成为大嫂的媳妇褪去了些许少女的娇弱,坚强而又执着地扛起了照顾公婆长辈和小叔子的指责。将他们照顾的无微不至,但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她的丈夫,在桥头盼着她的丈夫回来,想象着有一天,他渴了给他端茶送水,他饿了给他端来一碗小汤圆,他热了给他扇扇子送凉,他冷了给他沏姜汤驱寒,夫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好一副幸福美满之景。
心里有事的时候,人人都会自作多情。
终于有一天,唢呐大哥带来了丈夫给家里带来的电报,通过村里唯一识字的秀才,大家方知她的丈夫当了永昌县的县长。
徽女心中不禁欣喜万分换上了昔日的嫁衣,来到了桥头等待夫君归来,殊不知家信中写道,新郎在外边已经有了新的家庭,有了妻子和孩子。公公婆婆怕媳妇伤心,便隐藏了此事,但公公因为儿子忤逆的行为而愤懑难平,气火攻心,撒手而寰,之后没过多久,婆婆也去世了,可怜的徽女从此更加孤苦无依了。
吟
那凄冷的白与第一幕嫁人时的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又过了十年,她得知了夫君已在外成家的事情,内心自是苦不堪言,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个女人最美好的年华已经逝去,公公婆婆也离开了人世,独留她一人在这人世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么多年的执着,如今已经失去了等候的意义,公公婆婆已经去世,也没有可以孝敬的人,隔壁弟弟一家人,夫妻和睦幸福美满,喜庆地生儿育女,而自己却茕茕独立、形单影只,这更让徽女倍感失落,对人生失去了期盼。幸得弟弟将新出生的孩子给了徽女当养子,给予了她新的生活期望。
归
早年在外追求功名的丈夫终于回乡了,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仕途生涯,日渐衰老的丈夫渐渐萌生了落叶归根的念头,带着家眷回到了家乡。在外头碰到了唢呐大哥,想请他为自己感染风寒的内人找个轿子。此时此刻我不禁感慨这个男人,也许对于他的妻子来说,他是一个无微不至的好丈夫,但对徽女来说,他真可谓是无情无义,这样的例子从古至今数不胜数,鲁迅之于朱安和许广平,徐志摩之于张幼仪和林徽因。
因为不爱,所以都错。
唢呐大哥于是将丈夫回来的消息告知了徽女,等了三十五年的徽女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地热泪盈眶,虽然她也得知她的丈夫是带着自己在外面成立的家庭回来的,但她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一切。只盼着丈夫回来,还再三嘱咐唢呐大哥多找些人迎接他们,自己则要为他受了风寒的妻子熬制姜汤。
终于,她来到了桥头迎来了苦等多年的丈夫,她抱着一直保存完好的鞭子,爱怜的看着这个让她魂牵梦萦的男人,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
此时,千言万语都表达不出徽女内心的情感,她将鞭子交还给了丈夫,但这个名义上的丈夫却早已忘了她是谁,这么多年来陪伴她的,只是他不要了的鞭子。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只是因为那一个背影,便让她沦陷一生。
最后她回答男人说自己是他孩子的姑姑却并没有说是你的妻子,留给男人一个坚毅的背影,我想那是她的骄傲,既然男人已经有了家庭,她便选择默默退出。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徽女与公公婆婆小叔子之间的感情比之抛弃父母家人的男人,更像和谐美好的一家人,公公婆婆早已将她当做了自己的女儿来看待,因此这么说也并没有错。
这让我对这位女子更加钦佩不已,她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爱的卑微辛苦却不失尊严,堂堂正正的活着,总是为他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在失去公公婆婆后的岁月里,将自己的爱都给予了弟弟的孩子,将他当做自己的骨肉来抚养长大,当孩子像当年的丈夫那样提出要出门追求功名时,她虽然内心不舍,担心孩子一去不返,但还是忍痛让孩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了,母子二人依依不舍、挥泪告别,让我不禁感动于这份没有血缘的骨肉亲情。
二人相依为命,但徽女没有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把他绑在自己的身边,仍然尊重孩子的决定。
这份伟大,不是每一个母亲都能做到的,比之以爱为名来束缚孩子的许多母亲,徽女的所作所为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克制、是奉献。
终
这部黄梅戏在徽女的转身中悄然结束,而我却深深陷在故事中久久不能平复。
虽然一开始是在老师的强制要求下观看的,带着些许完成作业的功利性,还有些嫌弃这宛如来自上个世纪的古老的画风,但一开头就被这歌曲、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所打动,还想起了小时候在乡下和阿太一起看《红楼梦》《柳毅传书》等戏曲的时光,那些精彩动人、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只能说,好的艺术作品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去它原本的精彩的。
再说回《徽州女人》这个戏曲,演员韩再芳用她精彩绝伦的艺术表演来演绎这个独特的徽州女人悲欢离合的一生,用撒娇时娇滴滴的声音,要见未来丈夫时紧张的抓裤脚等小细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少女怀春的姿态,让人好生怜爱,而后期,则从女孩变成了大嫂,成熟稳重、端庄大方的形象又把握的十分到位,可以说这部戏的成功,与韩再芳女士的精彩表演密不可分。
戏曲中时不时的穿杂着的歌曲、说话时带着的方言、台词中朴素和诗意的句子相间、有些夸张的艺术表演方式、华丽漂亮的服饰,给予了视觉听觉不一样的盛宴,将讲唱文学、歌舞戏和表演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真可谓是艺术的结晶、文化的瑰宝。
但又不是那么高深莫测,给人一种遥不可攀的感觉,它其中的许多语言,即使是不懂文字的小孩、老人都看得懂,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这便是戏曲的魅力。剧情方面,虽然有些套路化,比如男方追求功名利禄到外面去在外另成家业,家中的糟糠之妻默默等待无怨无悔,但其中也不乏反套路的情节,比如男方的公公婆婆不是那么凶神恶煞的欺负媳妇反而待媳妇如自己的女儿,村民们也不是那种爱讲风言风语数落欺负女主角的角色反而都心疼怜惜她,徽女最后没有将自己的等待告诉男人而是选择了退让和成全,这些都是让人惊喜而又感动的小细节。
除了主观上对追求功名、离家出走的男人有些反感外,整部戏中没有一个反面角色,我们能看到心疼徽女的公公婆婆小叔子,热心善良的村民如老秀才、唢呐大哥,无不让人感受到这个小村庄的淳朴风气。
而男人,他其实并不知道家中有这样一个等待着他的女人的存在,他对自己的妻子也是十分体贴,所以他也不是一个坏人。但他抛弃了自己年迈的父母,这么多年来不管不问,虽然曾寄回过一百个大洋,但却始终没有回来看看父母,这样的儿子,不管怎么说都是不孝的,枉费读过圣贤书,还不如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姑娘,懂得尊敬长辈、照顾晚辈。除此之外,徽女十年如一日执着的等待也让人动容,十年十年又十年,一个女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年?
她守着一个人的地老天荒,靠着仅存的亲情和一束减掉的鞭子活下去,捱过了多少个凄清的夜晚?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她日日月月年年岁岁盼着想着念着,最终盼来的却是别人的夫君,只为了那一眼的背影,蹉跎一生岁月,有人会问值得吗?答案只有徽女自己知道,也许她认为,这是值得的。
就像爱情,从来不问对错,有的只是爱与不爱,谁先爱上谁就输了,在这场爱情赌局中,徽女输了,但是她输的问心无愧、无怨无悔,同时她也赢了,赢了亲情、尊严和骄傲。
徽女最后对那个男人说自己是他孩子的姑姑,是将她那个名义上的丈夫当做了亲人,不管是真的也好,自欺欺人也罢,这都是一种最好的结果。
很多时候,当青春时热恋的爱情褪去时,很多爱情都会慢慢转化为亲情,更何况徽女对男人只见过一眼,并没有在一起相处过,只是从自己父母和公公婆婆等旁人那听到了关于他的只言片语,连模样也不知道,所以与其说是爱那个男人,不如说是爱上了自己想象中的那个他,更多的是她骨子里的倔强和那个时代对女子三从四德观念的深入人心促使着她坚持下来,这样的悲剧在古代不胜枚举,所以,古往今来,才会有那么多的思妇字里行间吟唱出一曲曲断肠诗。
但即使如此,徽州女人身上表现出来的,还有不同一般女子的品质,她无私的善良,对丈夫抛下的二老当做亲生父母一样对待,对追求功名的丈夫无怨无悔的等待,对小叔子的儿子灌输了全部的感情却不自私的占有,对丈夫在外成家的妻子没有嫉妒反而想着照顾好她,真当奇女子也!
她的心愿其实很小,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奈何世事无常、造化弄人。假若男人能在临走前看一眼她,或者能在离家之后回乡一趟,他便能在桥头看到一个身着绿罗裙的女子向他缓缓走来,微笑着告诉他:
“陌上花开,君可缓缓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