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大学同学。毕业十年。坐标:深圳。目前单身。
他叫我菲姐。不知道几时开始,大家都习惯把本班的女生叫姐了。而我们也在新人辈出的职场晋升为姐这个Level.所以当他叫我菲菲姐时,熟悉和亲切感油然而升。
我去深圳出差,拖着箱子从地铁口出来,刚出闸机,他就迎了上来。那股子热情劲儿随着他敦实又响亮的声音同时向我扑面而来:菲菲姐,好久不见!呀,你怎么瘦了呀,怎么变漂亮了,你怎么变这么干练,跟我上一次见你完全不一样啊(跟离上次见面大约有6年多的时间了)…………他像倒豆子似的一连串的说了好多个“你怎么”,语气欢快中带着雀跃。大概是许久没见面了。看到我感到格外亲切。
毕业十年,我们同学大多都已成家,定居,成了新手爹妈,部分领先者,二宝都到了学齡阶段。家长里短部是逃不过温暖的琐碎,房子,车子,按揭,宝宝上学,职业危机,转型,压力,困惑。这十年长到足以完成一个年轻人到中年人的蜕变,不仅体现在年龄上,还有你的生活和圈子,以及你关心的话题。
而杰, 是同学之中为数不多的几个还能谈点理想的人。他偶尔写点文字,大多是有感而发。有时会自我反省和深思一个有趣的问题:比如抖音是如何能够让人欲罢不能的?比如混凝土的未来将何去何从?我觉得得弥足珍贵。十年的光阴,它会带给你一些东西,也会带走一些东西。时间是公平的。在哪里播种就在哪里收收获。
一 、近况
今年的11.11,他刚跑完家乡桂林的马拉松。 整个过程是在雨中进行的,11月的贵州已经有些寒意。从他后来记录的文字里看得出来,能跑完全程已属不易。他以不错的成绩拿到了全马的奖牌。看到朋友圈的那一刻,真得觉得他太酷了。这是我身边离我最近的一个人跑完全马的(还有一个在北京,跑过3届马拉松)。42公里,对于我这么一个跑步的初级爱好者来说,这真得是一件特别帅的事情儿。能跑全马并且付诸行动的人,一定是一个灵魂很有趣的人。否则怎么能够把这么单调乏味的长跑变成一件如此乐此不彼的事情?这种乐趣是很多”无用论“者无法理解的,它不能变成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金,也不能变成吃得穿得用得,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包括金钱投入在这么一件“无用”的事情上面,好像是挺“无聊”的。但是,我们的杰哥却乐在其中。而我也相信:跑步确实带给了他无与伦比的快乐和成就感。
我曾经很郑重地“采访”过我们那个跑过三届马松的北漂同学:你是如何将跑步这件事情坚持下来的?本来是想套一点成功人士的经验,好丰富一下我的认知。结果他的回答是,如果你真得热爱跑步,要本不需要坚持啊。我当场发过去两个吐血的表情。然后他说:不信?那你去问问肥肥(杰哥的昵称)。 我也没好意思去问一个完成了马松的跑者,你是怎么坚持跑步的?感觉这问题在他们面前特幼稚。
他说跑步让他挑战了内心那个小小的自己。今年累计跑步已经超过1000公里了。写下这篇文章时,他已经完成了今年的一个小目标:跑一次马拉松。跑完后他就把微信头像换成了那枚金灿灿的奖牌。(不好意思,看到实物图才知道奖牌是银色的)
二 、感情
因为是单身,所以大家可能跟我一样格外关心他的情感经历。但这里却无可奉告。
不过他说今年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谈恋爱,好好地去了解一个人,去爱一个人。但我觉得到目前为止行动力不足。至少没有像跑马拉松那么坚定。感情从来都是一件特别可遇不可求得的事情。
某天跟他分享一则看过的段子:
一对已经分手的恋人在街上相遇,男的问:你好么?女的答:我很好。男的问:他好么?女的答:也很好。女的追问到:你好么?男的答:我很好。女的继续问:她好么?男的回答:他刚才告诉我她很好。
我说第一次看到时,当时差点没把我看得泪崩。三十出头的年龄说出这样的话我自己都觉得特矫情。(原谅毕业这么多年的我仍然没改掉伪文青的毛病)
我说,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你就像是这个段子里的男主人公。他隔着电脑屏幕回我一个哈哈大笑的表情。然后敲出来一行字:其实我也差点看哭了。
就像李宗盛的歌:年少不懂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
也许他的心里一直住着某个人,随着时光变迁,以及来不及准备和排练的人生剧本。这个人也只能藏在心里了。问过他关于感情的事。他并未提太多,只是觉得没有也挺好,过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感情有时会感觉没有那么的重要了,少了年少时的那股冲动和不再疯狂的莽撞。现在他的微信签名是:不求知己常伴,但愿缘分相随。
三、工作
现在深圳的他,大概从2016年做起了外贸。用时髦一点的话讲是跨境电商。跟表妹一起白手起家,一点点的学,一点点的钻研,慢慢积累和成长。误打误撞中我们居然成了同行。于是这两年我们开始交流的多一些。他会时不时的给我打电话咨询一些行业知识以及碰到一些难题。偶尔还会给我寄一包茶叶。收到包裹的时候,手写的快递单给人一股满满的诚意。
工作中需要不断选择和试错,偶尔碰壁,但由于规模小调整起来快,试错的代价也相对小。哪怕零基础运营,但是活学活用,再加上他和表妹的性格优劣互补,这两年发展得不错。年底的时候大抵也能“衣锦还乡”与家人在一起过个丰足而热闹的团圆年。
其实他一毕业就来到了深圳,之前做得网络相关工作。怎么毕业几年后辗转进入这一行了呢,还得从他的家庭变故说起。
四、生活
他的老家在桂林一个小地方。老爸是教育工作者,妈妈务农。兄弟俩。他是老大,弟弟没上大学。虽然不是什么富裕家庭但一切也能自给自足,少年不知愁滋味,一路就这样边玩边学没有特别用力就考上了大学。
他自嘲家是农村的,农村人的优点是善良勤劳,缺点是眼界和见识都是比较短浅。遗憾的是优点他并没有继承。虽然毕业后我们联系不多,但我眼中的他却是极有担当的一个人。就像他自己说的:当上帝准备把生活的重担交给你的时候,根本不会管你准备好没。
一毕业就去了深圳的他,像个追风少年一样,因为第一次来到深圳而感到兴奋哪怕工作是不稳定的,因为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大海可以high到放飞自我,也因为年轻,哪怕穷游每年也要出去走走看看。然而父亲患癌的恶耗传来时却是那么的猝不及防。他说发现没几个月,父亲便走了。他说的不经意,我却听得很揪心。
他一下子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需要安抚忧虑的母亲,开导她人应该向前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来老妈愿意去医院做体检了,慢慢胃病也治好了。后来弟弟结婚要用钱他毫无保留的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再后来弟弟有了小孩,母亲的注意力有所转移,一家人的生活眼看着越过越顺了。弟弟却突然抑郁了,他又放下手上的工作在家里陪了他整整一年。这一年他几乎又花光了所有的积蓄。陪弟弟看病,陪他散步,陪他跑步,陪他谈心,督促他好好吃药,告诉他人生还有很多机会,不要太给自己压力。就这样他才放心返回深圳重新工作。后来又因弟弟的病复发,他又间断回去过1-2个月。所以他没有办法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那天坐在小餐馆里吃饭,我看着眼前这个有点小啤酒肚,头发微微脱落的男子,肃然起敬。我觉得他就像一束光。不仅重新照亮了他弟弟的人生路,更是给整个家庭带来了一份光明。不自觉得想起《天气预报员》的里经典台词:
“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
谁不是一边崩溃,一边努力活着?
他说,父亲去世的那年,是他亲手把父亲遗体推到火化炉里。那一段时间,就像被生活剥夺了希望,全是黑暗。然而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过了这些年,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己和家人不断地重建希望。然后他们又活了过来。他说希望是打开明日之门的钥匙。
五、希望
我问他现在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期望 ,他说就是不断地学习,让自己能离理想中的自己近一点。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有一个乖巧的女儿,一个和睦的家庭。
他和表妹在一起创业,那时表妹刚当了妈。事业没有理清头绪哪有时间管小孩,所以对待小孩难免简单粗爆了点。外甥女也因此不爱说话、成了手机控。后来他边工作边带外甥女一起玩(因为那时办公室就是他的家),到后来小女孩变得活泼爱笑特别粘他。他说他将来要是有一个宝宝,一定会非常宠TA ,每天抽空陪TA玩。当他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泛着喜悦又温柔的光。他说这才是一个小孩该有的童年。他觉得奋斗的意义就是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普通人的朴素的愿望。我觉得挺靠谱。
我说,会的。到时你一定会是一个称职的好爸爸。他调侃道:不过前提是先得找到孩她妈再说。
这世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然而有趣的灵魂却万里挑一。祝愿我们的杰哥能早日找到那个和他灵魂契合的人。世界之大,人生很长,未来可期。
于转载问题,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以下几篇文章,感兴趣不妨点开看看~
《李宗盛对谁用情最深》简书首页推荐
《这样的女人嫁给谁都幸福》黛玉晚报最新推荐文章。
《陈羽凡:分手见人品》简书首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