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都经过许多不同的人生阶段,从儿童的咿呀学语,蹒跚走路到青少年的朝气蓬勃。那么很多曾经身为家长的人或是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应该都有过这种感受, 有很多人在小时或是青少年时的性格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逆反行为,也可以称为叛逆期。
什么是叛逆期?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他们也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产生,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那么这种种叛逆行为到底是什么时候会出现,如果出现了又怎么办么?
教育专家经过系统的调查与统计分析,得出大体的结论,一般一个人在未成年期间会出现3次叛逆期。
第一次叛逆期是在2岁到3岁期间
这时候的儿童还属于懵懵懂懂的时期,也有一点自己的小主见,但是正因为此时的他们从完全的什么都不懂要靠父母照顾,到小事可以自理;从刚学会说话到学会走路;从对什么事情都充满无知,到开始用自己的认识来看待这个全新的世界时。这几个改变让孩子在不自觉中与大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而家长也会突然觉得原来那个任人摆布的小宝宝突然间不那么听话了,所以觉得这个小孩子有些小叛逆。其实这个情况是太自然不过的。处理这个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搭理他(她),任凭小情绪自我发泄,因为这些都是儿童最潜意识的情绪表达,等儿童自己适应这个新的世界后自然会好起来。
第二个叛逆期是在6到10岁之间
这个时候的小朋友,你会发现特别的顽皮。这个时候的小孩子由于精力比较旺盛,往往会表现的非常好动,话也特别多,与以前的乖巧可爱完全不同,这个时候也是比较容易闯祸的时候。
在这个时期,家长要干预儿童的这种叛逆期行为了,但不是打为主。如果这个时候靠打骂来改变孩子,估计是火上浇油,更会激起儿童的反抗,认为父母对自己非常不好。
这个时期应该多以耐心的引导为主。因为这个时期出现的逆反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与个体没太大关系。切记不要打骂,此时父母要以教育和引导为主来开始建立自己的家庭权威,如果此时不干预的话,有可能孩子会从小就养成不好的习惯,成大后就更不好教育。
第三个叛逆期是13岁到16岁之间
13岁到16岁之间这个时候称为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一段时期,此时人的认识已经不是少儿期那样的懵懂。
在青春期中,慢慢的接触了许多社会现象,在学校中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也涉及到了人际交往,往往会改变之前许多的看法,做为大多数处于青春期的人来说认识并不完善,但自我已经觉醒。在这样的背景下容易与家长产生极大的分歧,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叛逆性心理是最强的。
这个时候,家长们不要被孩子左右,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态,家长们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大人来尊重,一定要善于与子女进行有效沟通,将自己的看法与他们的看法多加比较,教育子女以学习为主,让子女能从心理上更加的成熟。
同时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已经开始的生理上的发育,体内荷尔蒙激素水平也较高,父母要理解子女的一些行为特点,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来决定孩子的未来,更要从道理上说服他们。
叛逆期固然可怕,但是我们也有科学的办法,只要了解了这些办法,就可以缓解叛逆期孩子的压力,还有家长的压力。
世界是美好的,每一个孩子更是美好的,他们有着阳光一样的朝气,父母给他们力量,他们可以拥有勇气去乘风破浪,去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
获取更多教育孩子相关知识,请关注公众号:母婴思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