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黄金时代》
作者:王小波
类型:小说
推荐:五星
你可能也遇见过,或者听闻过,一些对王小波推崇备至的读者,热爱他几近成为一种信仰。
我很好奇,所以读了他的代表作《黄金时代》。于是王小波的追随者里又多了一个人。
王小波,生于1952年。由于身处动荡年代,他当过知青、工人,曾于美国留学,回国后在北大、人大任教,后辞去教职专事写作。1997年心脏病突发逝世。
《黄金时代》书中包含五部中篇小说,分别为《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和《我的阴阳两界》。这五部中篇里最晚的发表于1994年,与我同岁。
五部中篇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主人公都叫“王二”。按照王小波自己的意思,这些王二是不同的王二。从书里看,也确实不是同一个人。他们有在云南插队的,有在豆腐厂当工人的,有在大学里教生物的,有在医院当电工的。
在云南插队的王二是一米九的瘦高个儿,豆腐厂工人王二灵活轻巧丑丑得像只猴子,医院当电工的王二是个大胖子。他们都不一样。
可是,王小波在家中兄弟里排行第二。因此那些王二也许都是他自己。
所以这是一本虚实莫测的书。有时候明摆着他在吹牛逼,比如十五六岁时王二就造出一台精准的投石机,能在几百米开外用打出去的石头开啤酒。有时候你又分不清他说的到底是真是假,比如大炼钢铁时北京被钢炉映成紫色的天空,比如人们为了亩产万斤粮都把大粪集中在操场上竖直的大坑里,比如文斗变成武斗的大学生大义凛然地用长矛刺死同学。
也许都是王小波亲眼所见,也许只是他虚空构想。但他通过叙述或虚构把六七十年代的氛围摆在了我们面前。在这种氛围里,上面那些事的发生,在当时并不显得荒诞。
不管站在哪个王二身后,王小波都用一种戏谑口吻,将他的人生哲学娓娓道来。在残酷和无聊相穿插的年代,王二却老是捡到其它人无暇顾及的乐趣。他一面像只初生的小猫好奇地到处打量,对纷至沓来的种种倍感新鲜困惑,一面又像久经世故的老头儿,早已看破人生的迷途,为众生痴迷红尘的愚蠢唏嘘。
不喜欢王小波的人说他的作品是痞子文学,这点不假。王小波不是刻意造作地痞里痞气地插科打诨,他的玩世不恭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笔下的王二也多是有文化的流氓。
但是王小波这层痞气下面,有一些很严肃、很正经的东西。王小波和他的年代是分不开的。他所经历的年代,所有事情都发生地毫无依据,幸运和灾难常常莫名其妙地落在一个人头上,看似的一对因果却缺少因果关系,人对此全无招架之力。
那些当年麻木的人们不曾意识到是悲剧的荒诞,王小波讳莫如深地避开不谈,他表面上只谈性爱(几乎让人以为性是他要写的主题),讲笑话(他的笑话确实很好笑),好像活在那个年代没什么痛苦需要承受。他不描写痛苦,也不叙述悲剧,他把它们分解成一种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气味,当你被性吸引了注意力的时候,当你在为他的笑话放声大笑的时候,这气味就伴在你身旁挥之不去,让你背后阵阵发凉。
《黄金时代》某种程度上可以归到“青春文学”类别,只不过它记录的是五零后的青春。我对这种记录性的文字情有独钟,因为总觉得如果没有人记住它们、想起它们,那些事情就像从没发生过,那些人就像从来没活过,那未免也太寂寞了。有人记着它们,至少说明,它们曾存在。
王小波的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我尝试读过两遍,都是没读多少页就扔下了,因为读不懂的地方太多。《黄金时代》之后,或许我可以再试一次。
最后,附上《黄金时代》里王小波提到的作品,它们应该都是王小波的心头之作。
《情人》杜拉斯
《十日谈》薄伽丘
《树上的男爵》卡尔维诺
《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