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败感,百度百科这样解释: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人际沟通受到阻滞,致使成就感、安全感荡然无存,挫折感便油然而生,因此会出现消极的情绪,心灰意冷,万念俱灰、悲观、忧郁,甚至还会出现攻击性行为。或许生活中有如此严重挫败感的人不是很多,可是有挫败感的倾向和感受的人比比皆是。
这几天看一本书《爱上学习很简单》,作者杨大宇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孩子经历的挫折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而这种挫折的增加恰恰是因为我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红军战士有个窝窝头吃就觉得很幸福了。而今天的孩子,由于生活在一个平均水准很高的环境中,不要说窝窝头,就是天天吃大米白面都有可能腻。继续提高幸福指数的空间很有限,幸福指数的下降却是很有可能发生的。而一旦这种下降发生,就会引发挫折。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优越的生活条件降低了孩子对挫折的抵抗能力,或者说提高了他们对挫折的敏感性。很多在过去不足以成为挫折来源的事情,在今天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感受挫折的诱因。
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只是孩子,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然我们比孩子好点的在于毕竟我们小时候还是吃过点苦,当然这苦都是相比较而言的,吃过比现在更多的一点苦。于是我们多少有点资本可以靠着回忆来忆苦思甜,及时填补一下这份挫败感。甚至拿我们当年的这点苦继续和孩子说道,也希望孩子可以蹭点这份苦的“福利”,希望孩子也尽快从挫败感走出来。当年的苦能治愈今天的挫败感也是值了呀。
当然挫败感还可能还来自于比较。各种各样的比较,总有那么一山就是比你这山高,生活水平提高更是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人比人,气死人”,说不比可能也只是一时的阿Q一下。真正能放下的人不多,或许更多的是你可以不比,可你控制不了别人不拿你比。有比较就有伤害。挫败感就是自然而言的。解决之道似乎也只有靠自己内心修行了。从内心深处接纳自己的所有,相信一切都是上帝最好的安排。至于别人是否拿自己比较那就更不用在意,那是别人家的事不需要我们操心太多。
当然适当的挫败感也是一种警示和提醒。只要挫败感不过度,不足以让我们深陷其中,也无须过分在意,成长就是跨越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挫败感。相信时间可以冲刷一切,相信上帝早已给我们预备足够的恩典。